分享

川西行三 泸定桥上的红色记忆

 大春观察 2021-07-08

泸定桥上的红色记忆

作者老红木

折多山垭囗的“下马威”,我仅出现轻微的高反,标志性的嘴唇发紫;自测血氧含量均没有低于98%。伴随整个十天川西行程也没有更严重症状,特别庆幸没有曾赴西藏闪现过的抽搐式头痛,那种难受让人怀疑人生。想来行程前喝的几百元的红景天还是有点效果,没有负“朕”。

318国道上的二郞山隧道,全国最长
很快便弄清楚,大巴绝大部分是沿着318国道,即如雷贯耳的川藏线展开川西之旅的。旅行社的车奔向目标是赶点的,除去给游客“唱山歌”的时间,大巴总是在丛山峻岭中紧赶慢赶,或费力仰爬大山,或滑跑在山脊,然后又俯溜谷底,一阵紧贴悬崖峭壁,一会跨江穿隧。窗外闪过刺激,车内部分游客却比较困。导游经常提醒说,在高原磕睡时人自动转入微弱的被动呼吸,身体会更缺氧;有人睡着睡着就再也醒不来了。要说高原危险,旅行者不害怕未必全真,坦诚内里或多或少存担心。表现好的表面镇静,实靠期待支撑,相信诸多代价终会交换来不凡的景点和景色。     
这不,当大巴当天下午在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的泸定景区刚停稳,我和其他游客立刻精神激活,奔去泸定桥,即横跨大渡河的著名的泸定桥。

古画中的泸定桥全貌

现实中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
桥因河而生,河因桥而名。川西高原地形因大渡河而更复杂。临水视之:河宽逾百米,水深湍急,加之两岸群山壁立,隘口险窄,真天堑也。自古汉藏便被分隔两岸,梗阻了民族文化交流、茶马古道物资交换和镇守靖安。

康熙为泸定桥的题字
清康熙年间,平定西藏准噶尔之乱后,朝廷决计架桥:桥长103.47米,桥宽3米;桥头建有汉式古堡关卡,组桥的13根碗口粗铁链锚固在两岸石头中,并由飞檐翘角的古朴桥亭罩着。其中9根底索纵向并列,横间细链铰链,上铺木板构成桥面行道;4根为两边的扶手索。桥成,康熙御笔亲书“泸定桥”三个大字,并将字体立御碑于桥头,碑文正文为“泸定桥”,横批为“一统山河”。相当历史时期内此挢成为入藏的交通咽喉及扼守的军事要津。有道“天道公平”:泸定桥自然算是百分百的人文古董,已于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渡河天造配对,伟人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篇中郑重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同样令其在中华地理上生辉。

游人走上泸定桥
泸定桥如今又为革命教育基地。我和其他游客被允上桥,高高悬空的铁链宛如纤细乌绳,虽底索垫着木板在上行身体仍不停晃荡,若不小心随时可从铁链空隙栽下咆哮的河水中,叫人寒毛倒竖,汗沁夹背。有此体验,我更加敬佩想到1935年中央红军仓促“战略转移”时,即长征途中不期来此,由22名敢死战士冒着对岸敌人射来弹雨和火墙,攀扶已被撤去木板的铁索,用生命和鲜血奋勇夺取此桥,使已入“绝对”的红军摆脱追兵,避免了重蹈太平天国石达开五万军马的兵败覆辙,让红军及一脉传承的解放军狠添威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碑牌
没有想到来到川西第一课是受到一次极有意义的双重教育,并且很是振奋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