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7-08
原创2021-07-07 17:53·

隋末唐初,突厥作为北方一支实力强大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两朝边境的最大隐忧。唐朝建国后,唐太宗李世民力排众议,最后,唐朝历经三任皇帝,用了不到30年时间,便彻底剜去这个毒瘤,一统华夏。那么,唐朝究竟是如何做到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彻底解决这个困扰了中原统治者多年的难题的?

以战求安,李世民定下对突厥政策的主基调。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日益势弱,被禁锢于江南地区偏安一隅。北方各民族逐渐发展壮大。此时,作为北方游牧民族中的一支劲旅,突厥迅速崛起。

隋朝末年,军阀割据,战乱频仍,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和势力,当时许多军阀和突厥交好,有的甚至对突厥称臣纳贡,希望借助突厥的势力消灭对手,强大自己。

当时据守太原的李渊,在和隋开战之时,为了避免腹背受敌,也曾经暂时向突厥纳贡称臣,解一时之厄。

彼时的突厥有人纳贡,有人送粮食,生活优哉游哉,不亦乐乎,也基本不大规模骚扰边民,侵扰边境。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但随着唐朝建立,全国统一局面逐步形成,突厥从各方割据势力获取金钱财物的渠道被堵死,于是开始疯狂骚扰唐朝边境,掳掠人口和粮食财物,甚至攻入朔州、并州等地,唐朝的都城长安也一度受到严重威胁。

公元624年,不堪其扰的唐高祖李渊,产生了迁都的想法,一边派人去各地探查,寻找可以迁都的最佳城市,一边和众大臣商讨迁都事宜。

当时的朝堂分为两派,迁与不迁。

李渊的二儿子,彼时还被称作秦王的李世民,坚决反对迁都。他说,中国边境多少个朝代持续受到蛮夷之族侵犯,从来没有听说过哪朝皇帝为了躲避蛮夷侵扰而迁都的。父皇你给我几年时间,我一定将突厥首领颉利可汗擒获押到长安来。

李世民一锤定音,从此杜绝了李渊迁都的念头,也为唐朝对待突厥的政策定下了总基调:就是以牙还牙,打!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此时的突厥已经分裂为东西两部,对大唐造成较大威胁的更多是东突厥,所以,李世民的政策是远交近攻,拉一打一,先拉拢西突厥,打击东突厥。

渭水岸边的疑兵之计

在李世民还没有来得及主动出兵的时候,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竟然先领着兵来攻打唐朝了。

公元626年,唐朝发生了著名的玄武门政变,秦王李世民弑兄逼父登上皇位。

东突厥颉利可汗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到位,很快便获得了唐朝国内现状的准确信息。他觉得刚刚经过宫闱之乱的唐朝必然秩序混乱,军队没什么抵抗能力。于是,亲率20万大军,浩浩荡荡朝长安压来。东突厥军队一路势如破竹,很快便推进到距离长安城仅40里地的渭水便桥以北地区,在此安营扎寨,静等刚刚御极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应对之策。

颉利可汗的确猜对了一半,此时刚刚经历朝堂巨变的唐朝军队,的确不是东突厥大军的对手,但长安城一点都不乱,不但不乱,还在李世民的辖制下,各项工作开展得一丝不苟,井井有条。这一点他没有猜对。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面对颉利可汗的大军,唐太宗李世民明知道此时刚经历大变的唐朝政局尚不稳,军队不宜陷入大战之中。但唐太宗又不想像只叭儿狗去低三下四求和。他脑筋一转,计上心头。一边派尉迟敬德率领一支军队从侧翼袭击东突厥军队,导致突厥军队受创,一名大将被俘。一边只带五人五骑,连同自己共六人六骑来到渭水岸边,身后是排列整齐看不到边的旌旗和军队。隔着河水,李世民中气充沛地用突厥语和颉利可汗谈判,其铿锵有力、气势如虹的架势,让来势汹汹的颉利可汗摸不透唐军真实实力,加上突厥军侧翼遭袭,大将被俘,心虚气躁之际,稀里糊涂和李世民在渭水便桥上斩白马立盟,双双签订了渭水之约。李世民送了颉利可汗许多粮食和金银珠宝,才让东突厥退兵罢战。

依靠疑兵之计,李世民让唐朝解除了险遭覆灭的命运。

此战虽然唐军并没有败,但却被一贯在战争中以胜利者姿态出现的李世民,认为这是人生中的奇耻大辱,立誓要报今日城下之盟的耻辱。

向东突厥发起全面攻击。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遭遇渭水之役后,李世民开始厉兵秣马,以备再战。他一边在朝政上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一边推行府兵制,藏兵于民,全民皆兵。针对突厥军队,买骏马,练骑兵。同时,他戒奢从简,与民同休,大力发展经济,国力得到迅猛发展。

此时的李世民只需等待合适时机,伺机发起攻击。

没想到,机会很快来到面前。

公元629年,东突厥接连发生旱灾和冻灾,很多羊、马、牛等牲畜都被冻饿而死,由于连年征战,民穷兵疲,东突厥又陷入严重的粮食危机,而此时,一些曾经在东突厥势大时归附的部落趁机反叛,连东突厥二把手突利可汗也向唐朝伸出了橄榄枝,希望归附。

唐朝全面反击东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只需等待一个起兵的契机。

真是正瞌睡就送枕头。同年11月,东突厥将军阿史那杜尔和雅尔金率部袭扰大唐河西地区,抢劫掳掠财物。河西守将给予了坚决回击。虽然此役东突厥并没有掳掠到什么财物,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但却给大唐攻打颉利可汗落下了口实。

导火索有了,点燃引线,只等爆炸。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公元630年,即贞观4年,代州都督张公瑾一纸诉状,将东突厥的六大罪状上传到唐太宗御案前,已经忍了好久的唐太宗立刻命令大唐军队,分六路向东突厥发起总攻。当时的唐朝军队可谓是倾巢而出,史书上可见的名将名字尽列其中。

千里奔袭定襄,连夜袭击阴山,彻底瓦解东突厥。

贞观四年正月,大唐名将李靖率3000轻骑千里奔袭,神兵天降般突然出现在颉利可汗的面前。大惊失色的颉利可汗以为大唐主力到了,不暇应战,慌忙后撤。期间不断遭遇各路大唐军队的拦截伏击,军队损失越来越大。感觉此时无力与唐军对抗的颉利可汗,想通过诈降保持实力,待来年草绿马壮之际,再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收到颉利可汗的降表,唐太宗派一文一武两个官员去招安,大将军李靖负责相关接洽事宜。

这时候曾经伏击过颉利可汗的徐世勣前来与李靖会合。两人一合计,觉得此时是擒拿颉利可汗的良机,如果接受其招安,放其北归,万一颉利可汗和其他部落联合起来,必将成为大唐未来的祸患。最好的办法就是,现在选精兵强将,将其不战而擒,永绝后患。

虽然部将中有人提出异议,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靖和徐世勣说干就干,立刻选拔万名精兵,李靖一马当先,徐世勣率军随后,派苏定方领200骑为先锋。一支劲旅冒雪裹风向颉利可汗藏身的阴山而来。时值大雾天,一行人直到逼近颉利可汗的大帐才被突厥军发现。

颉利可汗乘着快马钻进浓雾逃走,突厥军数十万大军全成大唐俘虏。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慌不择路的颉利可汗,在逃跑途中与唐朝其他军队相遇,最终被俘,被押送至长安,不久即被李世民封为归义王,寿终正寝于长安。

不久后,随着东突厥二把手突利可汗降唐,一些小部落也相继归附唐朝,东突厥势力被彻底分化瓦解。

自此,曾经隶属东突厥的广袤土地尽归大唐版图,唐朝疆域扩展到阴山以北超过600公里的地方,行政管理区域直抵贝加尔湖畔,势力范围一度到达漠北地区。

解决西突厥。

在和东突厥进行战争的时候,唐朝对西突厥更多采取又拉又打的怀柔政策。

唐初的西突厥实力一点不逊于东突厥,其疆域广袤,拥有整个西域,西边甚至与波斯接壤,是唐朝通往中亚、西亚各国的重要交通要道,如果不打通该地区,大唐与中亚、西亚的商业贸易活动都是将受到极大阻碍。

唐太宗时期,曾派兵对吐谷浑、高昌、龟兹等部落进行征讨,震惊了西域各部,致使各部纷纷来降。

当时的西突厥首领阿史那贺鲁便借机归附唐朝,受封为左骁卫将军。

大唐王朝的复仇之战,十万唐军决战突厥,战力强悍令突厥含恨败亡

谁知,阿史那贺鲁并没有老实多久,一伺唐太宗驾崩,便立刻起兵反唐,多年来不断袭扰唐朝边境,给唐朝带来很大困扰。

因为地域及地形地貌原因,唐朝与阿史那贺鲁交战多年,仍然处于拉锯状态,始终不能将其彻底消灭。不得已,唐军只能先行对依附西突厥的小部落各个击破,逐个瓦解,最后再一举消灭此大敌。

这样一直持续到唐高宗显庆二年,即公元657年,大将军苏定方才率领大军将阿史那贺鲁部团灭。

当时正值寒冬,大唐军队在苏定方将军的率领下,兵分两路,对阿史那贺鲁部实施两面夹击。在大唐军队的强大攻势下,已经显出疲态的西突厥军队,突然又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天,积雪厚度足有二尺深。原本已经士气低迷的西突厥军,在如此恶劣的天气里,又冻又饿,军心浮动,而此时的唐军,多为当地边民子弟,家族长期遭受西突厥军队的骚扰和欺压,同仇敌忾,士气高涨。

很快,阿史那贺鲁率领的西突厥军便被打得四散溃逃,阿史那贺鲁惊慌失措中跳入伊犁河逃到现在的塔什干地区,结果被当地人抓了起来,献给苏定方将军。

随着阿史那贺鲁的被俘,西突厥彻底灭亡。

至此,唐朝用了不到30年时间,经过三任皇帝的不懈努力,为祸多年的东西突厥彻底被大唐从版图上抹去,其领土被大唐尽数收入囊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