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天到了,溺水这件事必须重视起来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的第143篇原创(图片来源摄图网
文 | 阿呆爸

前两天,一条新闻,看了让人心痛。

江西吉安,三个10岁左右的孩子,掉进了废弃铁矿的水塘里,溺水死亡。

图片来自新京报受访者

这件看起来有点偶然的事件,背后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每年,中国有2万名儿童溺亡。

夏天到了,溺水这件事,必须重视起来。

1
溺水,中国儿童的第一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全球溺水报告:预防一个主要杀手》称,全世界每年有 37.2 万人溺水死亡,溺水成为世界上每个地区儿童或青少年的十大死因之一。

在中国,溺水是造成中小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杀手。

图片来源摄图网

据国家卫计委和公安部的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4周岁以内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因溺水身亡的儿童高达2万名。

这个数据,与中国疾控中心和全球儿童安全组织在2017年联合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是一致的。

这份报告,分析了2010-2015年的数据后发现:

每年有54194名0-19岁青少年儿童因伤害而死亡,相当于每天有148名。

具体到死亡原因,各年龄段虽稍有不同,但是,溺水一直都位于各年龄段前三大原因之列。

在1-4岁、5-9岁、10-14岁年龄段,溺水更是造成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比超过50%,远高于排名其后的交通事故和跌落。


在大家的印象里,与交通事故、跌落相比,溺水是一个低概率事件,为什么成为儿童的第一杀手呢?

事实恰恰相反,溺水发生的场景很多。

我们再看一组数据:

在溺水主要发生的场合中,公共居住场所、家中、农场/农田排名前三。


像农场/农田这样的野外区域,只占13.61%,健身房里的游泳池、家里的浴缸、商场里的婴儿游泳馆才是溺水发生的主要场合。

溺水的危险,无处不在。再加上溺水的速度快、致死率高,这就导致了溺水成为中国儿童的第一杀手。

2
溺水频发的原因

导致溺水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点,外面很危险,家长没看住。

最典型的,就是野外水域溺水。

以农村为例,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比较多,深浅难以预料,也更加危险。

现在农村的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爷爷奶奶帮忙带看,几乎处于放养的模式。

农村孩子的业余活动,大多都在户外。我自己出身农村,小时候经常和三五好友,结伴去水塘里抓鱼捕虾、游泳玩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当时的我,根本不会游泳,却敢往水塘里跳。现在想想,都有点后怕。

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只要远离了池塘、江河、湖泊,就能够避免溺水。

在上文我提到,溺水主要发生的场合,不是农场/农田,而是公共居住场所、家中。

2019年11月,山西临汾发生一起儿童溺亡事件。一9岁男孩随叔叔去游泳馆游泳时突发痉挛溺水,从淹水到被发现长达十多分钟,周围无人发现。

2018年8月,广州发生了一起幼儿家中浴盆溺亡事件。一位妈妈在大浴盆里放洗澡水,准备给1岁8个月大的小儿子洗澡,放水后小孩睡着了。于是,她便去不远的地方接大儿子。二十分钟后回家,发现小儿子溺亡在放满水的浴盆里。

游泳馆、家里,看起来很安全,也是最容易因忽视而产生危险的地方。

这两起溺水事件,都是家长没有做到时刻有效看护造成的。

3
如何避免溺水

没有“偶然的”事故,只有可预防的伤害。

避免儿童溺水,需要社会、学校、家长一起行动。

全社会,要为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除了池塘、江河、湖泊等危险水域设立防护栏和安全警示牌外,一些不常见的区域也要引起重视。

就拿江西吉安的溺水事件来说,矿坑被废弃后,注满水后就变成了大水塘。在农村、城乡结合部,施工遗留下的隐患,并不少。

图片来源摄图网

如果平时加强管理,可能就能避免悲剧。

像游泳馆、度假海滩这样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更要加强管理,配备必要的救援人员和设备。一旦发生溺水,及时抢救。

学校,安全教育还需要再加强。

自1996年起,中国确定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以此推动安全教育。

但是,关于溺水的安全教育,远远不够。除了提高安全意识,还应该将游泳列入体育必修课,教会孩子自我保护、自我救治等基本技能。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责任者,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长,是确保孩子避免溺水的关键。

在家里,水盆、水缸用完及时清空,盖好马桶盖,关闭浴室门,避免儿童进入,尽可能消除安全隐患。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外面,要看护好孩子。如果和孩子一起游泳,必须让孩子一臂以内的范围内。

中国有句俗语,欺山莫欺水,欺水必后悔。

意思是说,可以不把高山放在眼里,爬上去后,哪怕遇到危险,还有生存的机会。如果不警惕深水,就可能溺亡,悔之晚矣。

夏天到了,七八月份更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时期。

让自己的孩子远离伤害,溺水这件事,必须重视起来。

今日互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