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呆爸读红楼:那个最会钻营的中年妇女,为何最后落得一场空?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60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红楼里有一个小人物“秦显家的”。

整本《红楼梦》一百二十回,七十多万字,她出场就一次,文字最多五百字吧。

但偏偏就让我一读之下,再也无法忘记。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底层小人物向上爬的野心和手段。

也看到了时乖运蹇下她的钻营和狼狈。


1

在贾府,“秦显家的”是处于最底层的奴才。

贾府奴仆大大小小有二三百号人,有很鲜明的等级。

像贾宝玉身边的袭人、伺候贾母的鸳鸯,算是第一等的。不仅生活待遇好,政治待遇也不低,可以和主子们一起打牌、玩闹。

第二等的,就是管家、奶妈。要么劳苦功高,早年做过主子的奶妈,比如贾宝玉的奶妈李麽麽;要么就是协助王熙凤、平儿管理贾府日常事务,比如“林之孝家的”、“周瑞家的”。

第三等的奴才,看大门、打更、喂马赶车、拔杂草,是最基层的员工。“秦显家的”就是第三等,甚至于还要低登的奴才了。

因为她在贾府的工作,不仅是看门的,而且看的还是“南角门”这样一个小偏门,负责的还是苦逼的夜班,扫扫地,小心火烛罢了。

像她这样的人,在贾府里没有一百,也至少有八十。位置低微,待遇微薄,自然也是无足轻重。


2

也许是因为太低微,待遇太少,她很不甘心,于是千方百计,找到了“林之孝家的”,想挪挪位置。

机遇终于被她等到了。

贾府里有一个单独设置的小厨房,厨房规模不大,编制大概是四五个人,主要负责供应贾母、林黛玉等人的饮食。

小厨房管事的是一个叫“柳嫂子”的女人。平时她管得挺好,没出什么大事。但是突然有一天,贾府里丢了东西,“柳嫂子”和她的女儿被误会成了嫌疑犯。事发当晚,就被王熙凤下令撤职,关了起来。

小厨房的一把手“柳嫂子”是关起来了,但烧饭煮菜的活还得有人干啊,组织上急需任命一个“临时负责人”。

于是,协助王熙凤、平儿管理家务的“林之孝家的”就做主“暂且将秦显的女人派了去伺候姑娘们的饭”。

“林之孝家的”是这样向平儿介绍她的:

“他是园里南角子上夜的,白日里没什么事,所以姑娘不认识:高高儿的孤拐,大大的眼睛,最干净爽利的。”


3

岔开聊几句。

我觉得 “林之孝家的”这几句话也很有水平,很干练。我来试着分析一下。

“他是园里南角子上夜的,白日里没什么事,所以姑娘不认识”

——在“林之孝家的”介绍之前,平儿曾经表示自己不熟悉“秦显的女人”。所以,她首先用这一句话回答了平儿的疑问。为什么您不认识?因为她是角门值夜班的,白天出现不多,所以不认识。

说实在的,我要是平儿,听了这一句话就心里会很舒服,照道理,我协助王熙凤管理贾府,理应认识这些奴才,否则就是失职。

现在你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了,不认识“秦显家的”,不是我的原因,而是因为她上夜班,白天露面太少!

“高高儿的孤拐,大大的眼睛,最干净爽利的。”

——介绍一个人,可以从年龄、相貌、性格等等方面说。您不认识不要紧,我现在需要立即做的就是让你唤醒记忆,加深印象。

“林之孝家的”是怎么做的?她没有啰里啰嗦说许多,而是直接抓住相貌上最突出的特点,“高高的孤拐,大大的眼睛”。

尤其还加了一句“最干净爽利的”,这无疑是想向决策者传达一种积极的信息:这个人很靠谱,她做小厨房管事很恰当。

十来个字一读之下,一个颧骨高高的,眼睛大大的,做事干净利索的中年妇女,一下子就印到了平儿和读者的脑海里。

这就是语言的艺术!曹雪芹的天才!


4

 “林之孝家的”看人确实很准,“秦显家的”确实干净爽利。

接管小厨房,前后也就一天的时间,她旋风一样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做的是非常有章法的,很值得说一说。

先看第一件事,查账。

查出了小厨房前任领导“柳嫂子”的亏空,“粳米短了两石,常用米又多支出一个月的,炭也欠着额数”。

新领导来上任,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摸底。

像“秦显家的”这样被临时叫来救火的,在局势未明之际,她考虑的可能是要抓一点前任的把柄在手,才能确保自己成功上位。

所以她这一番雷厉风行,查出了不少亏空,是一个大大的加分项。

前任有没有留下烂账,有哪些人脉、关系要搞清楚。不搞清楚了,轻易不能接手。

晚清的官场小说里,比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之类,都有一个经典桥段:新任主官交接时,会托人向前任的师爷买一个秘密的账本。

这个秘密的账本里记载了很多上不了台面的东西,比如本地收成多少,哪些大户得罪不得,哪些领导生日礼金要送多少,等等。

接任的新领导,如果托大,不肯出钱,拿不到这个账本,那就很容易做错事,得罪人。

比如说,知府的老妈过生日了,别的知县都按常例送100,你不知情稀里糊涂送了80。

下次被撤职了,都不知道祸从何起。


5

再说第二件事,送礼。

派人给“林之孝家”的送去了“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还打点了账房。

之所以给“林之孝家的”送礼,显然是因为她知道自己这一次能够被提拔是谁起了关键作用。

往前推一步,在这次提拔之前,她一定也是孝敬过“林之孝家的”了。否则贾府里那么多人,凭什么青目她一个在小偏门值夜班的妇女?

相信这“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只是一点开胃点心,后面逢年过节,还有大大的好处。

还打点了账房。

收支两条线。管事的负责买菜做饭,报销走账还得需要财务会计。
打点他们,目的也不用多说。

其实这和今天很多大公司里,一般的业务部门,也都会找机会请财务部吃个饭,是一个道理。

6

她做的第三件事,请客。

书里说她预备了几样菜蔬,请各位同事吃饭,说了几句“我来了,全仗列位扶持。自今以后都是一家人了。我有照顾不到的,好歹大家照顾些。”

看“秦显家的”做了这三件事,忍不住掷书长叹,人性真是亘古不变啊。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红楼里的这两句话,真不错。

放在今天,任何一家公司新领导上任了,一般也都会找个机会请大家吃个饭,说几句客套话。

几百年过去了,请客吃饭的话术都还是几乎一模一样。

去年我参加了一次新老板的饭局,无非也是“我初来乍到,大家都是一家人,有什么事尽管找我”,等等。

这些话,其实也就是表个姿态,安抚人心。真要信了,你就天真。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江湖又是什么呢?人情世故罢了。

 “秦显家的”这一番行事做派,今天不还是在一模一样的发生着吗?在公司里,在机关里,在大街小巷里。


7

做了这三件事,“秦显家的”就能成功逆袭上位吗?

并不是。

书里说她的这一次临时掌权,最多也就干了一个晚上加一个上午,就卷背包走人了。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原因也很简单,前任“柳嫂子”洗清了偷东西的嫌疑,被放了回来。

兴冲冲的“秦显家的”,最后闹得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书里说她“轰去了魂魄,垂头丧气,登时掩旗息鼓,卷包而去。送人之物白白去了许多,自己倒要折变了赔补亏空。”

8

我觉得,她的狼狈去职,是非常耐人咀嚼的。

表面上看,是她运气不太好,时乖运蹇,前任领导杀了一个回马枪。

但实际上,她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两条:一是做事太急,没有沉住气。二是关系不到位,没有硬后台。

先说做事“太急”这个层面。

从柳嫂子被带走到“秦显家的”上任,她在短短的一天之类做了三件事。

其实,当时的形势其实并没有明朗。

“秦显家的”太急了。主子还没发话,她就以为自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急着请客送礼、笼络人心。

这大概是很多沉沦下寮太久的小人物的通病吧,在底层憋屈太久了,一旦得势往往就按捺不住了,吃香太难看。

 在局势晦暗未明之际,最稳妥的做法,应该是低调做人,争取给大家留个好印象。

9

其实 “急”也只是表面原因,她没能成功上位,更为致命的原因,还是关系不够硬,来头不够大。

”秦显家的”能够临时上位,托的人是“林之孝家的”。

但“林之孝家的”是个管家,在任命何人担任小厨房一把手上,有提供人选的建议权,并无最终的决策权。

真正有决策权的是王熙凤、平儿,但平儿连谁是“秦显家的”都没印象,一旦风云变色,也自然不会倾向任命她。

从平儿的角度来说,小厨房虽小,但责任不小,“柳嫂子”是用熟的,又没有查出大错,当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所以当平儿说“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方是兴旺之家。若得不了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的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如今将他母女带回,照旧去当差。将秦显家的仍旧退回。再不必提此事。

只是每日小心巡察要紧。”这就是一锤定音了,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的“林之孝家的”也只能无奈接受。

如果“秦显家的”和平儿和熟悉,还有其他势大力沉的关系力挺,那在这个关键时刻抛出前任贪污亏空的罪证,也许就能一击而中,成功上位了。

而且这个事件中,还有一个致命的大问题,从一开始就埋下了。

 “林之孝家的”在临时任命她之前,竟然没有提前向王熙凤、平儿请示。

有过职场经验的人都会明白,对一把手来说,权不可下移,组织人事权、财政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

“林之孝家的” 不请示不汇报,擅自做主,这是很犯忌讳的事,很有故意造成既成事实,生米煮成熟饭的嫌疑。

以王熙凤、平儿的精明,会任由你摆布?

想明白这一节,“秦显家的”之失败,也就不用多说了。


10

最后再说一说“小厨房”。

“秦显家的”为什么想去小厨房管事?为什么会忙着托人、送礼、请客?原因也很好理解:

小厨房是个大大的肥差。

这从两个细节就看出来了。“秦显家的”查账时,发现“粳米”“常用米”“炭”都出现了亏空。亏空去了哪里?

还送礼,一出手就是“一篓炭,五百斤木柴,一担粳米”。没有看得见的好处可捞,她会这么大手笔?

 我没有接触过餐饮业,但从常理推测也知道,开饭店,做食堂,采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岗位。

据说一般开饭店的,去菜市场买菜都要安排特别亲信的人。否则的话,买了八十斤肉,虚报到一百,你根本不知道。

还据说一般大店的厨师长也是一个很肥差的职位。因为涉及到油盐消耗,会有很多人来打点。

日积月累,好处不少。

贾府里的小厨房,管着十几个少爷小姐的吃喝,花样多,消耗大,也难怪“秦显家的”要去钻营,最终用力过猛,得不偿失。


11 

《红楼梦》我只读过一遍。

说实话,人物关系太复杂了,一边看一边忘,贾宝玉、林黛玉的各种言语、小心思,许多伏脉千里、隐喻,我也是看的浑沦吞枣,糊里糊涂。

 对《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夸张一点说,书里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句话都被人反复揣摩了。

后人要想出新,再说一点别人没有说过的话,那不是一般的难看。

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来说,更无异于登天。

 像今天说的“秦显家的”,我啰里啰嗦写了四五千字来分析,但是在曹雪芹笔下,她出场只不过一回,最多也就四五百字,却宛若天际流星,惊鸿一瞥之下,可尽多少风流!

曹公天才,闪耀千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