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16张纸,我看的头皮发麻:借过那么多钱,我都忘记了

 阿呆爸育儿 2021-07-08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68篇原创
文 | 阿呆爸

要珍惜个人信用,否则后患无穷。

最近因为想买房要办贷款,找到银行咨询,客户经理叫我先打印个人信用报告(俗称“征信”)。他要先看看我的“信用”怎么样,然后才能决定放款、利率。

于是今天中午,我就骑着小电驴去本地的市民服务中心打印了。

不打不知道,一打吓一跳,我的个人信用报告,竟然整整有16页!密密麻麻地记录了我十几年来的“信用”情况。

实在是太详细了,16页A4打印纸看下来,不仅是频频感到意外,头皮有点发麻,还有了丝丝凉意:个人信用这个东西啊,平时看不见摸不着,关键时刻价值千金!

(去哪里查个人信用报告,本文后有指南)

1
个人信用报告长什么样?看图

个人信用报告长什么样子?我拿自己的这个报告来解剖。

个人信用报告主要分成5大部分,分别是:个人基本信息、信息概要、信贷交易信息明细、公共信息明细、查询记录。

每个部分又会根据情况细分成几个小部分。比如第一大块“个人基本信息”,就又分为4个小点:身份信息、配偶信息、居住信息、职业信息。

这一块内容,我意外的是三点。

第一个意外的是“居住信息”。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2018年搬进来的,当年12.29日就更新到了报告上,然后去年12.19日又更新了一次。而且房子是全款买的,还是按揭,这上面都有记录。

这可能就意味着房产情况,每年都会跟踪一次,不管你搬家没搬家,报告都会更新。这个数据不知道是从银行来的,还是从房产部门来的。

第二个意外的是“职业信息”。

从这个报告上看,我这几年变换的几份工作,不仅单位名称、性质、地址、电话都有,而且连什么职务、职称、进入本单位年份都有。有些填了,有些是空的,但只要有变动一定会更新。

第三个意外就是竟然还有“配偶信息”。


个人信用报告不是家庭信用报告,还列“配偶信息”似乎有点不妥。

不过我的报告上,婚姻状况是“已婚”,但是配偶信息那一栏却还是空的,不知道为什么没填上,是因为民政部门婚姻数据库没联网,还是因为考虑到个人隐私,或者是没来及填?

2
17年前的助学贷款也记录了

再看第二部分“信息概要”和第三部分“信贷交易信息明细”。

这两大块,说白了,就是记录了你所有跟“贷款”有关的事情。只要你是通过银行借的钱,不管是房贷、车贷,还是助学贷款、信用卡,这上面统统都有。

从报告看,最近十几年里,我名下一共有22种“贷款”。其中2笔是房贷,6个是其他类贷款,还有14个是信用卡。我来挨个解读一下。


房贷、信用卡不用说大家都明白。这“6个其他类贷款”是什么?我也有点好奇,仔细看了报告详情,才明白是“助学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

以前经常能看到有人毕业了,故意欠着助学贷款不还,认为没人联系自己,换了电话、住址、城市,银行就找不到我了。

这个认识太幼稚了。银行的数据是联网的,会统一上报到征信中心。你在安徽合肥贷了助学贷款,赖账不还,跑到江苏南京办房贷,十有八九会被拒绝。

从报告上看,本科到研究生,我一共办过2笔助学贷款,两次都是在农业银行,每次6000块。详细记录了你借钱的日子,要还多少期,现在有没有结清,账户关闭日期。

我的两笔助学贷款,最早的一笔是在17年前了,第二笔也是11年前了。我守规矩,毕业之后都是一次性还掉了。

3
微信里的借款也会上征信

除了2笔“助学贷款”,其他的几笔“贷款”也让出乎意料。

最意外的是两笔。

第一笔40000块的借款。


这笔借款,显示来自“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其实就是微信里面的“微粒贷”。

借这笔钱是为了帮朋友应急,我以为不会上征信呢,所以就大手一挥借了。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问在支付宝“借呗”、京东“金条”借钱会不会上征信,我没借过不知道。但是找微信借钱,答案是肯定的:会上征信。

第二笔是只有2000块的。从报告上看,我竟然在四年前找江苏银行借过一笔“2000”块的消费贷。而且是当天借,第二天就还的。


这笔钱我怎么想也不明白。因为按照道理,如果是学生时代,手头紧,借了钱很正常。但是四年前,我都工作多年了,手头绝对不至于2000块现金都拿不出来。为什么会借了这笔钱?是不是银行搞错了?

我查了自己的日记,又问了老婆之后,才模模糊糊地想起来,原因啼笑皆非。

之所以借这笔钱,就是有一天晚上“手欠”,想试一试江苏银行推出的信用贷是不是真的放款快,于是就选了2000块。原因就这么简单。

4
信用卡逾期“坑”了我房贷好几万

我的征信报告为什么有16页。答案也简单:因为我的信用卡太多了。

以前不知道会上征信,也无所谓:有时候,是银行的朋友开口,那就办一张,有时候是上门送礼品推销,那就再办一张。结果就是,十几年下来前前后后大概有十五六张信用卡。

从前年开始,我陆陆续续的注销了,但还是有漏网之鱼。

要不是看了这个报告,我都忘记我还有一张华夏银行的信用卡了。这张卡我有四五年没用过了。今天中午打电话注销了。


我目前只保留了2张卡在长期使用。一张是招商银行,一张是交通银行。

招商银行是我2006年办的第一张卡,那时额度批的是三千。因为是第一张卡,挺有感情的,断断续续用到了今天,额度涨到了4.4万。另一张交通银行的信用卡,额度是7.5万。

看个人信用报告,对信用卡的消费记录挺详细了。它不关心你买了什么,每笔消费是多少钱,但是它非常注意:你用了多少额度,要还多少钱,逾期了多久,总额多少、最近6个月平均使用额度是多少,这个上面一清二楚。

拿我这张招商银行的卡来说,报告上现实,最近5年没有逾期过,最近半年里每个月大概刷3700多。另一张交通银行的信用卡最近半年,每个月大概刷了7千多。


信用卡这个东西,可以救急,但是还是要慎用。

本质上它是寅支卯粮,提前消费,用太多了依赖性就出来了。要是最后还不上逾期了,还会直接影响信用、下一次办理贷款。

当年我在南京买房子的时候,就见证了它的威力。当时我的交通银行信用卡,大概逾期过两三次。

结果等到办房贷的时候,跟我一起买房的同事,他的利率是8折优惠,我却只有9折。打电话去问,才知道是因为逾期。

不要小看85折和9折只有“0.5”的区别。三十年房贷算下来,相差要好几万。

5
15年前的公积金交多少也记录了

第四块是“公共信息明细”,第五块是“查询记录”。

公共信息这一块,让我意外的是,它记录了我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情况。此前,我一直以为公积金是一个独立的数据,不会纳入征信的。现在才发现自己错了。


而且它记录的时间还非常久,十五年前,我在安徽工作过的公积金缴纳数据,我自己都记不清了,它竟然都有。当年的缴存额是一个月688,也还不错了,因为当年的合肥房价才是两三千。

第五块“查询记录”显示,最近的两年里,我的个人信用报告被查询了22次之多。主要都是交通银行、江苏银行、招商银行之类,大部分都是所谓的“贷后管理”。


我查了资料才明白,这个就是银行来看看你的财务状况怎么样,要不要给你信用卡提额,要不要给你放款。

6
珍惜个人的信用,将来价值千金

看了上面这些图和说明,不用说大家也明白了,现在的个人信用报告已经很详细了。

如果不看它们,我都不知道借过这么多钱,用过这么多卡,也真的搞不清楚自己公积金、工作单位这些变更信息了。这些信息如此详细,看了让人头皮发麻,也让人心生敬畏。

比如说,年轻的时候,无知无畏。看到办信用卡的一窝蜂就上去办了,看到手机借款方便了,忍不住就透支刷了。

很多人,花钱花的爽,还钱的时候还不收就“掩耳盗铃”,以为卸载了软件,或者换了电话就没事了。

其实真不是。

银行可能确实没来找你,不是不找,是暂时没精力。你的记录在那里跑不掉,除非你不坐高铁,不办房贷,不办社保,否则要找到你分分钟的事情。借了银行的钱就要还,不要存侥幸心理。

而且我认为,今天的信用报告总体上还是比较简单的。但按照当今监管趋势,未来会越来越严,越详细。

也许三年五年之后,在网上、银行借钱:

只要你借了钱,不管是在银行,还是小贷,还是APP,只要是需要身份证,需要通过互联网,那就会记录在案,成为信用报告的一部分。

现代人不借钱几乎不可能了。所以平时,还是要珍惜个人的信用,尤其是和银行、公司涉及到金钱往来的时候。

在大数据面前,我们其实都是透明人。很多事情,不是技术做不到,而是因为法律法规,或者条件不成熟,暂时没做罢了。

说不定驾照扣分、闯红灯、社保、车子、工资、身体状况、存款,等等这些数据,只要法律法规允许了,都有可能成为个人信用报告的一部分。

大到买房、创业、升迁、找工作,小到出门、租车、住酒店,都可能用上。现在看起来无所谓的点点滴滴,今后说不定将来价值千金。

今日互动

到哪里查阅个人信用报告。主要有两个途径:第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方网站,网址是:http://www.pbccrc.org.cn/。注册、验证要求比较多,我记得是注册验证通过之后要过24小时才能看到自己的报告。第二个是,当地的人行征信机构,一般在市民政务服务中心都设有窗口、自助打印机器。网上的所谓第三方,或者各种中介公司都是李鬼,不要相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