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家的公司,可以带娃上班

 良有方 2021-07-08

“宝宝,妈妈得去上班了,这样才有钱给你买玩具。”

“宝宝乖,妈妈上班很快回来了,你听奶奶的话哦!”

这是很多初为人母的的年轻女性,上班前对孩子说的最常见的话。

当小朋友声嘶力竭的喊着妈妈不要走的时候,这种离别之苦不亚于其他任何一种离别。

现代社会,女性的角色相较过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既要承担生儿育女的家庭责任,同时还要承担经济压力。这不仅是家庭条件所迫,更多的是高知女性内心的诉求使然。

“背奶族“不仅承受生理不适,还要面对职场的无奈和尴尬,只有经历过才会明白。

上班的同时,还要顾虑“隔代教育“的溺爱和不能认同的教育方式,生怕宝宝输在起跑线上。

有一种呐喊来自于心灵最深处:我要是能背着娃上班,该多好啊!

是呀,为什么不能在办公楼里设立幼儿园呢?

首先了解幼儿园(托儿所)的设置要求

独立设置

3个班及以上的幼托建筑需要独立设置。一条就把幼儿园开在办公楼的路堵死了。

活动场地

每班的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宜小于60平方,全园共用活动场地不应少于2平方/人。并且活动场地范围内有防坠落措施。

日照要求

托儿所、幼儿园的幼儿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3h。

生活用房的要满足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大于3小时,室外活动场地应有1/2以上面积在标准日照阴影线之外。

消防安保

需要有独立的出入口进入基地,还有门卫等安保措施。

通风采光

幼托建筑中生活用房等要求有自然通风和采光。并对窗地比,采光系数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上面的这些理由,随便拿出一条,写字楼设置幼托的可能性就为零了。

再了解写字楼的特性

人员密集

机械通风采光

室外空间有限

从写字楼的特性来看,幼托建筑作为社会配套资源的一部分,设置其中显然不合适。

就没有破解的办法了吗?

广州芬尼酷猴幼儿园

这个叫宗毅的老板很有意思,在公司的写字楼创办了这个“超级幼儿园”。总共不到40个孩子,基本招的都是员工的孩子,公司每年对幼儿园补贴200-300万,还得承担大量的课程研发成本。完全一个亏本的买卖。

但是从营销的角度考虑这个问题,就很容易理解了。

他同时还是给特斯拉建充电桩的中国第一人。

万科开创“零步教育”新模式

万科伊顿国际教育集团在新加坡完成合作意向签约。上海首个办公楼国际幼儿园将落户虹桥万科中心

“跨界融合“ 的前瞻性思维,使得虹桥万科中心乃至购物中心等商业项目将延伸出更多可能。

我很期待”TA“的庐山真面目。


上面这些是民营的力量出于商业利益在推动幼托建筑的变革。那么下面这个消息,会让人欢欣鼓舞。

职工亲子工作室

在职工需求集中且有条件的企业、园区、楼宇等单位开展职工子女的晚托、暑托、寒托等各类形式的托育服务。

上海市总工会的推动下,沪上的12个首批企业版幼托——“职工亲子工作室”正式揭牌。今年将扩大到50家。

虽然目前的数量对于庞大的年轻妈妈群体来说,还是杯水车薪,但聊胜于无。

另外一个付费的产物,已经在市场运行有段时间了。

日托中心

在德国,针对3岁以下的宝宝开设的日托机构叫做Kinderkrippe。

在国内,这样的机构都是私立的,而且价格不菲。但是它们的存在,确实满足了一大批知识女性带娃上班的需求。

在城市的核心区,在人员密集的商业中心或者办公楼里,离上班的妈妈只有一步之遥,这个吸引力足够大。

隐忧

国外的保险业发达,对于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和作业流程都有很严格的要求,所以运行状况尚可。

这些概念的引进都是超前的,但国内与之相配套的措施还不够完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还是需要谨慎对待。

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需要政府智慧。

解决年轻劳动力的后顾之忧,持续释放出人口红利,

本身就是政府的职责。

市场有需求,市场就会有供给。

堵不如疏,

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准则才是一剂“良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