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房子都好美啊,拆了“可惜”吗?

 良有方 2021-07-08

01

楔子

上面一组照片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个自媒体发布的张家界一个民宿项目。房子的主人是一对80后土家族夫妻,他们出生在张家界景区山脚下,少时辍学到上海打工,现在衣锦还乡,回村造民宿。

房子掩映在树林中,群山环抱,好一个世外桃源啊...

但当我看到一辆车停在门口时,又绝得哪里有点不对。

可能是这样的项目实在看得太多了,让我从审美疲劳已经到了有些不适的程度,所以今天这篇文章是我的一些“抱怨”。如果对有些项目和设计者造成了“城门失火”的连锁反应,只能说声抱歉了。

02

最美XX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到泛滥,传播的门槛越来越低。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最美图书馆、最美书店、最美民宿“等等一系列的最美XX,可在《广告法》第九条中明确规定:

广告不得有下列情形:...(三)使用“国家级”、“最高级”、“最佳”等用语。

这一规定通常被称为绝对化用语禁令。

根据《广告法》第五十七条规定,违法绝对化用语禁令的行政责任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广告,对广告主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由广告审查机关撤销广告审查批准文件、一年内不受理其广告审查申请;

对广告经营者、发布者,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没收广告费用,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可以吊销营业执照、吊销广告发布登记证件。”


建筑的美,一直以来都比较主观,所以“最美”可能本就无从谈起。

如果你是个人,觉得最美那是个人的自由;但是作为媒体,用绝对化用语,公然违反禁令就不合适了。更何况,评价建筑也是多维度的,在维特鲁维的“建筑十书”中就提到"适用、坚固、美观"的建筑三要素。


泰山九女峰书房,被称作是“悬浮的云”,可以俯瞰整个山区。(上图)

杨丽萍在被誉为“苍洱第一村”的双廊镇玉矶岛建造了两栋别墅,南端的叫“太阳宫”,北端的是“月亮宫”(上图)。由于洱海污染严重,是拆是留,这个最美将何去何从,目前还未可知。

另外我在一篇文章在各地“拆违”中,我领略了更多“豪宅”和“大师”!中还提到了更多的最美XX,有秦岭北麓的各色院子,有青岛涵碧楼前的别墅群,不胜枚举啊。

这些房子占据着稀缺自然资源,能不美吗?

但是,洱海流域环保问题,却让人触目惊心!

据悉,洱海流域最佳承载人口20万,极限50万,但目前约有86万,加上每年千万人次的游客涌入,人口负担已远超其负荷能力,环境保护的压力山大啊。

你说,不治理能行吗?

03

绿水青山

滇池海鸥是很著名的一景,领略过的游客都感叹大自然的神奇。

最早的记载是1985年11月12日,成千上万只海鸥突然降临滇池上方,以后每一年的11月份飞来的红嘴海鸥逐年递增。在昆明这温暖的气候下度过冬季。直到每年入春后的3月中旬,几万只海鸥会从滇池出发经过宁夏银川等地的转折回到贝加尔。

但最近几天爆出的新闻是滇池自然环境被破坏严重。

5月6日,生态环境部公开通报称,围绕滇池“环湖开发”“贴线开发”现象突出,长腰山区域被房地产开发项目蚕食,部分项目直接侵占滇池保护区,挤占了滇池生态空间。

昆明市通报称,截至5月9日,位于滇池南岸的古滇名城项目长腰山片区,已拆除建筑27048.32平方米,占在建应拆面积的74.4%,计划5月30日前全部拆除。

另外一个很出名的项目叫“海花岛”,是前两年被环保督察组特别点名的,海南省儋州市政府及海洋部门通过化整为零违规审批海花岛填海项目。

恒大海花岛是一座人工岛,位于海南省儋州市排浦港与洋浦港之间的海湾区域,南起排浦镇,北至白马井镇,距离海岸约600米,总跨度约6.8公里。
该岛由三个独立的离岸式岛屿组成,规划填海面积约8平方公里,规划平面形态为盛开在海中的三朵花,故取名为“海花岛”。
我从网上找了些资料来看看海花岛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一个好事的小编带大家来一场10公里暴走,一睹海花岛附近海岸线的环境情况。

大红色ABC三段海岸线,为相对居民排污比较集中严重区域。

橙色段:为一般零星排污区域。

绿色段:位于海花岛二号岛入岛大桥和三号岛入岛大桥位置,这块区域基本情况较好。

也不知道海花岛恢复建设吗?好久没有消息,甚是想念啊!

良子发现一个现象:越是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越容易被不法分子“污染”。

不管是海南还是昆明,亦或者是青岛、秦岭,都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如何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保护好环境,这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但好像也不是一个建筑师能解决的了问题噢。

那就看看建筑师能做点什么吧!

我看到有一位建筑师叫陈浩如,在太阳公社开始了一场自然建造的实践

利用当地的材料和当地的建造方法,建造在地的建筑。由于乡村对“动土”的诸多忌讳,也出于不破坏耕地的想法,他做的是一个“不真正占有土地”的房子,它是漂浮在土地上的,要避免打桩。

他用的办法是在地上堆砌了10个卵石墩子,作为竹构的地面支撑,而后再将倒扣的船型竹构安置在石墩之上,竹构本身的轻质性和稳定性,让这个建筑不再需要其他的支撑,更不需要深挖地基。

猪圈之后,接下来还做了鸡舍、鸭寮、茶亭、乡村大舞台等一系列竹构建筑,基本上都是以这个概念来做的,并根据情况做了材料的改变,和构造上的创新。

鸡舍

鸭寮

大舞台

长亭

“随着人的需要而建立,随着人的离开而消亡,我做的就是这么一种建筑。城里人来建了这些房子,假如10年以后离开了,它又可以恢复为耕地。”

竹构建筑的使用寿命大概是5年,它们会随着时间流逝、四季更替而老化、衰退,需要按时更新和重建。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建造,也不会像混凝土对土地造成永久性的破坏。也许这才是很多风景名胜需要的“建筑之道”吧!


我不禁在想:什么是最美建筑?

是长久的混凝土建筑?
还是寿命有限的自然建造?

是建筑本身的形式美?
还是周围环境之美给予其的赋能?

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最美建筑就能独善其身吗?
即使形式再美的建筑,还能再美吗?


04

结束语


我曾经写过一篇《县城“限高 ”和 “碳中和”的关系!》的文章,关注的是县城的建设,其中关于环保的部分同样适用于本文。

秦岭北麓,滇池之畔,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前车之鉴”还不够多吗?现在“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经济和生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自媒体们除了整天鼓吹“网红,仙气”之外,也可以多关注下“碳达峰,碳中和”,给我们普通观众多科普一些环保知识。

最后说回到设计,这样的网红房子即使看上去很美,但放在哪个山头都没啥差别,拆了也不可惜。因为我们不希望千城一面,千村一面,更不希望千山一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