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后,我们还能在歙县吃到农人自己种的枇杷吗

 徽州司马狂 2021-07-08

十年后,我们还能在歙县吃到农人自己种的枇杷吗?

司马狂/

我们歙县三潭枇杷近些年名气愈发大了,伴随着旅游产业的兴盛,农产品亦逐步为外人所知晓,这确实是好事。然而,当下摆在我们面前有一个极其严峻的问题,十年以后,我们还能在歙县吃到农人们自己种的枇杷吗?是农村彻底败落,再也没有农产品;还是原本从农村出去的子弟,纷纷返乡,继续祖辈们的生活;亦或者是产业化运作,形成农庄呢?

老家在武阳乡的园艺场,计划经济的时代,也曾远近闻名。雪梨、枇杷、桔子、桃子、李子、苹果、杏子、猕猴桃、板栗、枣子、柿子……基本只要是歙县能够种出来的水果,我们那都曾经种过。可如今呢?雪梨山空有雪梨之名,也唯有残存的几颗不挂果子的雪梨树证明着不是骗人的,当然现在连雪梨山也荡然无存啦。依稀记得孩提时代,才分田到户没有多少年,整个场子里的人们干劲十足,那果树被收拾的井井有条,一年四季都有吃不完的水果。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忽然间,走在地头上,逐渐开始有人家的地荒废掉啦,直至如今,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狼藉,哪里还有当年的辉煌!这难道是分田到户的罪过?自然不是,这是城市化的必然,只是我们还能任由这样的情形蔓延吗?

父亲已经年过花甲,还在老家守着一亩三分地,我们家的枇杷,一直都施农家肥,果子密集的时候,父亲还会去疏果,更不消说,时不时砍掉老树,嫁接新苗。甚至在大雪飘落的时候,他还会独自一人爬上树去摇掉积雪。而我,仅仅是在每年枇杷采摘的季节,回家帮他卖点枇杷而已,每次都是来去匆匆,带上枇杷就走,上树摘枇杷的重任就落在堂哥的身上,可转眼间,堂哥家的孩子也读大学了。今年,堂哥在屯溪有事情,不得已,我这接近160斤体重的胖子也爬上树去摘枇杷。要知道,少年时代,爬在枇杷树上摘果子,那真是手到擒来的事情,还记得那时候,一个人躲在树上,悄悄拣又大又红的枇杷吃,大人们在下面等的心焦。

我只是来摘现成的枇杷,这事我相信每年抽几天的空闲时间来做,我还是能够完成这个任务的。可果树不是一夜间就挂满果子的,那需要认认真真伺候它才行。那么,将自己大量的时间花在这个上面,似乎有些划不来。毕竟,我们家就分到两口人的地,地里一年的收成,甚至赶不上我一个月的工资,如之奈何?

挑着枇杷担子的时候,肩膀明显受不住力,稍微动一动,浑身大汗淋漓,脸上也难受的很,或许我已然不再是当年那个山里娃,强行让自己回归过往,只是一种徒劳。如我这般自农村出去,却始终在城市里打拼的农家儿郎,还有多少人能够回归农村,能够如我们的父辈们那般独守农村呢?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能做到的,更何况我们的下一地啊呢?

十年之后,我们的枇杷树,还会在吗?十年之后,我们的山,会不会彻底荒掉?十年之后,我们还能吃到农人们自己种的枇杷吗?十年之后,三潭枇杷这个金字招牌,还能继续树在那里吗?当然,本文还有个非常重要的目的,那就是郑重的告诉大家,我家也是有枇杷的,品质也还是不错的,明年记得找我买啊,哈哈,今年的基本上预订完啦,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