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徽州95】烟村:美到令人窒息的好地方

 徽州司马狂 2021-07-08

【行走徽州95】烟村:美到令人窒息的好地方

司马狂/

玩摄影的人,其实很多都知晓歙县烟村这个地方。这里毗邻渐江,晨曦初露的时候,宽阔的江面上水雾氤氲。那些在水中露出端倪的巨石,被前人凿成一个个的水氹,水雾中若不留神还会跌落其间。全国各地的摄影人,扛着长枪短炮,只为了那稍纵即逝的美景。只可惜,我去的时候,却是下午,那些在朋友圈看到过的绝美景色也只能是想象一下了。

之前曾见到有文章说,邵雍所写《山村咏怀》有“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的诗句,这个烟村就是歙县南乡的烟村。这种论调属于非常典型的,后世之人强行附会。烟村这个村名的由来,据2010版《歙县志》记载,是因为烟村自古就是采石点,众多的采石工人汇聚于此,诸多工人的工棚里烧火形成的炊烟,一直萦绕在村子周围,于是有了烟村的名字。还有一种颇为文雅的说法,则是烟村临渐江之水,江面烟波浩渺,此烟乃是水烟气。不论是哪种来历,都非邵雍的虚指。烟村四五家中的烟村,就是烟雾笼罩的山村之意。更何况,这首诗是邵雍去共城游玩所写。

如果说,渐江之水,是隔开了烟村同对岸的往来。那么,绕村而过的玉带河,则是哺育着烟村世代乡人。在烟村人的眼中,这玉带河不啻于,长江黄河之于中华民族。村民沿着玉带河,建有多个埠头。时至今日,依然有浣洗的妇人,提成大桶的衣物,在此洗涤。那木棒槌敲打着衣物,同石板碰撞,发出阵阵悦耳的响声。更多的人,则是在玉带河上洗着菜蔬。偏生在我去的那天,还瞧见了洗粽叶的。那是接近年关,看来这是有春节包粽子吃的习俗啊。

如今瞧着玉带河波澜不惊,真就如同一条玉带绕村而过。但我们可以想象,若是遇到梅雨季节,这玉带河也会发怒。为了让村民便捷地通过玉带河,烟村中人或是出仕,或是从贾,但凡有些许成就,就会在玉带河上修一座石桥。你别看小小的玉带河,总共没有多长,却依次有六座石桥横跨其间。它们分别是:兴农桥、榜登桥、三锡桥、拢舟桥、外婆桥、便农桥。六座桥各自的修建者都已然作古,百年后的后世人知晓他们名字的都不多了,然而桥却依旧躬身供村里人来来往往地行走其中。

沿着玉带河一路往渐江方向行去,逐渐没了人烟,也没了喧嚣之声。随着声息的渐渐消退,眼前蓦然惊现一大片的枫杨林。虽然我去的日子,树叶都已然落光,没了春天的盎然春机。可因了玉带河的滋润,岸边的草依旧郁郁葱葱的。蓬勃的生机,就在这岸边的一片绿意中透了出来。岸边有径,人多踏足,寸草不生,蜿蜒向前。姿态各异的树干,倒映在玉带河中。水中有水草,让水有了绿色。天空湛蓝,映入水中,又加了蓝色。还有那朵朵白云,也不甘寂寞,一齐映入玉带河中。于是,你瞧那玉带河水,流淌过来,有了这些倒影,就好似一张水彩画。间或,还有三两鸟哢声,伴着风拂过枫杨的沙沙声,和着人的脚步声,这些个声响打破了枫杨林的寂静。

出得枫杨林,顿觉视野大开,眼前是一条宽阔的大江,这便是渐江。渐江水自屯溪而来,一路孕育了好多徽州传统古村落。到得烟村,亦滋养出烟村的文脉来。如今我们说的烟村,其实已然是好几个自然村落的融合。烟村一带很早就有南渡的衣冠定居在此,初时朱、洪、俞三姓迁居至此,朱家所居为朱家堡,地势较高。洪、俞所处,水势较低,屡遭水患,于是也迁入朱家堡。此后,汪、方、潘、胡、程、刘诸姓先后迁入,这些姓氏居村东,是为烟村。后朱家堡与烟村连成一片,再无分隔,统称烟村。烟村历史上人才辈出,中举者不再少数,经商者也能富甲一方。尤其是清末民国时期,烟村有方梦樵,此君自幼习得一身武艺,尤擅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为上海国术馆会员。后又经商,为屯溪大生公司经理。再后又从政,为歙县参议会参议员。解放后,又从事岩石标本采集工作。可谓旷世难得一遇的绝世人才啊。

土地的肥沃,加上渐江水的孕育,岸边上冒出许多野菜来。有村中一家三口,夫妇携一幼童,一起在剪野菜。那孩子兀自拿着剪刀,在一旁戏耍。妇人见到我们的到来,直起腰来,攀谈中竟然发现,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我老家的方言,而她又非吾乡之人。继续往前,一艘焕然一新的渡船,泊在岸边。我这才忆起,地方志书曾记载,烟村有渡口五个。你琢磨琢磨,一个村子,五个渡口,那在当年得是多么了不起的大村落啊。

沿渐江逆流而上,去寻找那块最有名的金鸡石,据说那有明代“公安派”三袁之一的袁宏道提笔写的金鸡石三个字。那日的天气很是怪异,下游碧空如此,晴空万里。上游却是黑云压寨,大有山雨欲来的阵势。为防雨水滋扰,我们一行人提高了速度。寻摸一路,却未曾发现状若鸡鸡的山崖,倒是寻到了近几年颇为网红的江边石凼。那原本是一块巨石,瞧着根部应该尚在水底。水面上露出的部分,早已被前人开凿过,那采走的石料不知究竟用在何处。沿岸,还有一块被开采过的石头,远远瞧着,倒似一面风帆。近了看,又有点神龛的模样。游人大多也是冲着这里的景致,才来的烟村。

资料记载中,烟村留有徐康水、程志清、九间楼三栋建于明代的老宅,清代的古宅则有20余幢,方梦樵的故居据说也保存完整。冲着这些古宅,我在村子里转悠了一圈,却发现一无所获,基本上都是新修的房屋。或许是没有村人带路,不得其法吧,这倒是一个遗憾,下次有机会再去一趟烟村,弥补一下。大马路边上,倒是见到一个专门做竹编的篾匠,那手艺着实不错。这多少能弥补一些未能找到古宅的遗憾了。

烟村还有石窟,不过距离村落本身似乎有些距离,民间有“黄山七十二峰,烟村三十六窟”的说法。沿着渐江继续往下走,还有专门用来开越野车的场地,以及还有大片的花海,想着这些景,都萌生再去一次的冲动。朋友,请相信我,烟村绝对值得一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