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年陈逸飞的油画创作轨迹(一)

 随心而所欲 2021-07-08

【中华艺术宫 | 旁逸斜出】青年陈逸飞的油画创作轨迹(一)

龚云表 中华艺术宫 2019-04-26

图片

陈逸飞在油画《踱步》前

从《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学习》开始,

到《开路先锋》、《黄河颂》、《红旗》,

以及《占领总统府》和《踱步》,

陈逸飞在六、七十年代创作的作品,

已然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

这些作品也串联起他的整个青年时代,

犹如是他的一部青春史。

在现存的关于陈逸飞油画创作的史料中,最早的主题性作品是他在1963年上海美专预科的毕业创作《送公粮》。其时,学校组织了一次下乡体验生活、收集素材的活动,陈逸飞随着大队人马一起奔赴苏州吴县光福人民公社,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画了许多速写,从中发掘创作题材,最后完成了这幅毕业创作。

作品没有选择以往美术作品中常见的那种敲锣打鼓、彩旗飘扬、喜送公粮的热烈场面,而是大胆采用灰调子,表现江南阴雨天用马车送公粮的平凡场景。作为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尽管作品从人物造型到构图布局都很稚嫩,但仍可看出他力图走出当时那种虚假化创作模式的原始冲动。

图片

陈逸飞《送公粮》水粉画 1963年

从预科毕业后,陈逸飞直接进入美专油画训练班。1964年下半年,油画训练班开始作品创作。陈逸飞选择了一个当时十分流行的,表现中国工人的自力更生精神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他对这次创作非常重视,还认真地写下了创作笔记。

作品表现码头工人在将“中国制造”的大货运箱装卸的场面,从现存的一幅未完成稿可以看到,人物形象生动富有力度和动势,色彩饱满并已显示出较为完整的色彩关系,造型能力和形式语言较一年前的《送公粮》有着明显的提升。

图片

青年时期的陈逸飞

他在创作笔记中写道:“想题材上新,但真正注意的是形式新,与众不同表现在处理的方法上。在自己表达思想上要多花一点功夫和心思,要多思考和设想,心里有数,不要越画越糊涂了。”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创新意识贯穿在他一生的创作历程之中,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

1965年,陈逸飞提前从油训班毕业,进入刚成立的上海油画雕塑室,成为一名专业创作油画家,不久后被借到《解放日报》。1969年,他与徐纯中合作的《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学习》使他得以崭露头角。

图片

陈逸飞、徐纯中《毛主席的红卫兵——

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

105x201厘米 油画 中华艺术宫藏

这是一幅描绘黑龙江的上海知青金训华,在一次特大山洪暴发时为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事迹的作品。画面表现他一往无前、压倒激流的英雄形象,很好地运用大块黑白的对比,烘托出人物的面部形象。背景的渲染则描绘了咆哮的巨浪,汹涌的漩涡,险恶的环境反衬出人物的英雄气概。

与同一时期的许多文艺作品相比,这幅作品所表现的精神面貌,难能可贵地透出几分朴素的温情和浪漫的诗意。

图片

陈逸飞、魏景山《开路先锋》196x445厘米

油画 1972年 中华艺术宫藏

图片

陈逸飞《黄河颂》1972年

如果说《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学习》让陈逸飞在美术界脱颖而出,那么他此后陆续创作的《开路先锋》、《黄河颂》和《红旗》等一系列大型主题作品,则标志着其油画艺术走向成熟,并奠定了他在中国油画界的重要地位。

图片

1972年,陈逸飞在《红旗》创作现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