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另眼观点】冲击国展:就要拍出超越平凡、新意十足的作品

 另眼策划g2d8yx 2021-07-08

国展在即,不时有影友发来作品,其中不乏好作品,但有不少作品表现平平,要在全国有冲击力,创新是必不可少的因子,但现实中我们的差距还不少。

大而不强,常用来形象中国某些产业,穷究原因,一定会落脚到创新力,这有些和我们的摄影暗合。在中国的艺术门类,没有摄影更人多势众了,居世界之首,“13亿人们4亿手机拍,还有1亿拿专业”,但是具有创意的作品却与摄影者的数目不成比例。相对于国际一流作品,往往缺乏创新。产生不计其数互相重复的摄影。但品之所以成为作品,绝不是因为它是组装而成的完美工业制品,而是摄影者创意的结晶。摄影,不是大群体的艺术。只有孤独,才有创意。有创意,才有创新。

的确,创新是艺术的灵魂,古语也曰:非我者生、似我者死,还有:文似看山不喜平,但创新超越平凡谈何容易。有人摄影来养身怡情,优哉游哉,自得其乐,甚好!而把摄影当成艺术追求的人,创新却是唯一的必经之路。

在互联网、现代通讯和多媒体技术让新视觉文化如虎添翼的今天,数字化虚拟影像时代,视觉艺术与信息技术的深度交融,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而理论、观念引导却远远落到了技术的后面,所以,我们不少人面临着创新的焦虑与困惑。抛开理念暂且不谈,我们可以尝试从5个操作层面方面破局 出新

换个话题

常规的话题,主流的价值、正面的导向,走久了也许还会累、会疲倦,这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尝试用反常的思维,冷门的思考、负面的警示来展开话题,组织你的拍摄题材。

这次南方洪灾的影像,主流人物、主流话语如出一辙争分夺秒、舍生忘死抗洪抢险的形象雕塑般的呈现,当然是需要大书特书的。而对洪灾成因解读的观念作品,却看见得少了一点摄影师应该有自己的独立表达,譬如过度的GDP与洪灾关联的反思话题等,有的地方因为房地产开发填江造房,河床变窄,导致重灾面对在洪水浸泡呻吟楼宇,却鲜有从这样的话题、鲜有这样的影像来进行拷问,不能不说是一种表达的缺失!倒是有一个《洪去虹出》的摄影立意还很有趣、很激励心智的。用隐喻、象征、借指、幽默、反思来设置话题,影像也会更加内涵深刻。

换个领域

长期拍一个题材久了,也许会有思路枯竭、审美疲劳的瓶颈!这时候换个领域尝试新鲜题材:以前没有留意的东西,之前觉得很难掌控的事物……这些都可以!最重要是它们能给你新鲜的信息,刺激灵感,甚至找到全新的感受。

张艺谋从摄影起步成为导演,拍出N个经典电影,电影是他的拿手好戏,可他却弄了他陌生的歌剧《图兰多》,居然很成功,他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不断地探索新的领域,就在不断地创新,超越自己。一个好的艺术家,应该具备两点,童心与好奇。艺术贵在创新,创新可以刺激艺术家的灵感。他导演这部歌剧空前成功,绝对是张艺谋的一次好奇与创新的实践。正因为他不懂,他才好奇,他才闯进去,也正因为他不懂,才容易出新。

摄影创新是可以将其他艺术和技术用拿来主义的做法进行跨界融合的,探索得好就是经典。

换个角度

拍日常生活以及物件,要多换角度,将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将宏观的东西微观化,将具象的东西抽象化,将抽象的东西具象化等。变形、夸张、错觉会让我们的影像变得别有风味,新奇有趣。

策展人何明曾展出他的作品----鸡蛋。欣赏其作品之前,观众不会想象到鸡蛋也能拍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效果。画面中,一颗巨大的鸡蛋占据绝大部分,而鸡蛋上似有似无的斑点,让人浮想联翩。何明说,这些图片都是一次成像,并未经过电脑软件特殊处理。之所以画面中的鸡蛋能呈现出斑点,是因为这些鸡蛋都是土鸡蛋,而且是一天中鸡刚下的头蛋。拍摄时,他将点射灯聚焦在鸡蛋的背后,然后将像素调至最大的相机对准鸡蛋拍摄,最后形成了这样的效果。“我想通过作品告诉观众,如果留心,也能将鸡蛋这样熟悉的东西,拍摄出特殊的视觉效果。”他直言,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达到“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境界,很多东西只需换个角度拍摄,无需特殊修饰,就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换个方式

其实,今天的摄影从边界到技术都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闻的自由度和宽容度,创新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街拍拍多了,风景等久了,不妨来换个方式。来一点装置、造景、甚至是行为艺术,自拍等令人耳目一新的东东,刷新一下自己钝感、也刷新一下影像视觉。

38岁的美国艺术家Kerry Skarbakka的行为艺术很有可能让自己一命呜呼也坚持不懈。他的那些挑战死亡的照片记录下了他穿越天空、跳下大桥、跌下楼梯或全身赤裸在浴缸里摔倒的瞬间。每 一张照片都给人一丝惊骇感或者至少你会感觉“很痛”。当然,在拍摄过程中,必要的安全措施还是必不可少的。保护装置和铁丝可以让Kerry 保持静止状态并保障其安全。

  起先,Kerry也想找模特来拍摄,但是无人愿意从摩天大楼一跃而下。无奈之下, 这位勇敢的美国人只好亲自上阵,拍下了这些照片。

换个材料

不用机拍,用网络素材,现在最走捷径的莫过于利用数字技术的无拍成像,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说是摄影的一次革命,它对影像后期的处理取代了传统的暗室加工,且跟踪对焦技术、连续拍摄及曝光补偿等功能颠覆了传统摄影创作思维,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新媒体技术,动摇了反映客观事物的权威性,更多地强调摄影者是怎样看待客观存在的,通过制造体现出摄影者的思想观念和要表达的理念全国有影响力的伯奇杯创意摄影赛不少这样的数字制造的获奖作品。

同时,传统材料、工艺如银版法、蛋白法、碳印法、凹版法和我们最常用的明胶银盐法式方法的创新,如传统昂贵的铂金成像的数字化技术运用等都为我们打开了创新的门扉,我想未来照片的3D打印也会开创崭新的格局。

近期原创和名家经典文章

【另眼观点】摄影 怎样从没东西拍到有内容拍?

【另眼观点】当今中国摄影走偏了

【另眼观点】摄影没有几刷子,就想成为大师?哪里有门?!

【另眼观点】把你的梦幻与记忆交给摄影会怎样

【另眼观点】摄影 这三个问题不纠结 才会拍出好作品

【另眼观点】摄影你能拿奖,凭什么?

【另眼观点】听王瑶主席摄影课 看如何拍出好作品

【另眼观点】中国摄影作品太假你信吗

【另眼看图】如何看纪实作品中的不完美

【另眼视界】懂得与珍惜,关于摄影的两个故事女神

【见外】看透国际摄影艺术展给摄影人三个忠告

【另眼观点】劳模影像何以如此生动震撼

【另眼观点】摄影评论家鲍昆眼中的中国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