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筑欣赏:东莞潢涌黎氏大宗祠

 南亭梦 2021-07-08

作者简介:文超良,男,1975年出生于广东高州市。天心正运风水传人、精通命相占卜、佛道法科、武术,中医理疗师、心理咨询师、高州乐帮志愿者协会会长。

东莞市黎氏大宗祠位于中堂镇潢涌村,始建于南宋乾道九年(公元1173年),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宋、明、清代遗迹。

虽然经过了多次的战火毁坏又重修,但仍保持了原来浓厚的岭南建筑和雕刻艺术风格,线条细腻,是古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2002年,黎氏大宗祠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评审,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黎氏宗祠最初是为了纪念当时黎氏家族中出的一位至孝之人,他因母病深重,于是割股和药,治好母病,传为佳话,并由县里申报朝廷,奉旨荣门,以建宗祠。

宗祠为三进院落,两天井,四合院式布局,前有包台,两侧为厢房,东西共有房15间,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是东莞现存最大的宗祠之一,也是东莞市文物八景之一。

此宗祠历经宋、元、明、清至今共832年。潢涌村极为重视教育,历史上村里建有西石书院。

先后培养出进士8名、举人36名、监生贡生近300名,秀才以上共650多名,外出为官者百余人,其中政绩最为显著的首推明朝洪武年间的黎光,官至刑部左侍郎。

而清代最出名的则是道光年间的黎攀鏐,1836年,时任湖广道御史,目睹积弊,三次上疏奏请严禁鸦片,甚至比林则徐奏请禁烟还要早两年,因而黎攀鏐有“禁烟先驱”的美誉。

黎氏大宗祠的地貌和建筑取形于龟,建在一块龟形地上,周围环水,观整个祠堂造形,有头、有手、有足、有尾,祠前三级水,六脉入村怀。

祠堂正对着黄旗山的尖峰,因此祠的门联写着“门对旗峰百代孝慈高仰止,祠环潢水千年支派永流长”,联是翰林学士黎溢海撰的。

祠后有池塘,像是龟从池塘爬行过来,伸头向潢水河饮水。不仅如此,建筑内部的正中走道也象龟背。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文超良,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