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凭什么不让我娶你女儿”,丈母娘:想娶我女儿,需满足两个条件

 东林夕亭 2021-07-08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有人称《小王子》是一本给成年人看的儿童书籍,用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话来说就是,之所以给小王子居住的星球编号为B612,是因为:“大人们喜欢数字,当你对他们说起一个新朋友时,他们从不问你本质的东西,会问你:'他几岁了?有几个兄弟?他的父亲挣多少钱?’这样,他们就一位了解他了。

还有一段关于房子的文字:“假如你对大人说:'我看见了一所粉红色砖墙的小房子,窗上爬着天竺葵,屋顶上还有鸽子……’他们是想象不出房子的模样的。但如果你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高呼:'那多好看呀!’

经常会听到身边有人说如今再看《小王子》,心情既感动又复杂,感动是因为想起了自己湮没已久的童心,复杂是因为自己不知不觉变成了不解风情的大人。

那句“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不仅包括忙于生计的奔波,还包括身边多数人都是不解风情的大人,即便自己还想做个孩子,但是却发现行不通,于是不得不像个大人一样跟大人说话

圣·埃克苏佩里在生活中也是如此,正是为了摆脱成年人世界中的孤独,所以才创作了小王子,不仅是写给与自己性情相通的成年人看的,同时也是献给还记得自己曾是孩子的少数成年人的。

周国平说:“好的童话作家一定是极有真性情的人,因而是俗世中又是极孤独的人,他们之所以要给孩子讲故事,绝不是为了劝喻,而是为了寻求在成人世界中不易得到的理解和共鸣。

我所认识的青年作家中,儿童文学作家不多,王璐琪是其中一个。昨天她的新书《锦裳少年》在苏州发布,我前去捧场,会前跟她聊了一会儿,能感觉到她外在和内在的反差。在发布会现场,她是光鲜亮丽的主角,跟在场的每一位嘉宾有说有笑,其实我们私下里聊过,她也有属于她的孤独,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孤独不足为外人道,就只能通过文字来表达,即便在写别人的故事,也会注入自己的影子。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以写作为职业,有的人会通过游戏跟真性情的自己相处,有的人会通过网络跟性情相通的人接触,还有的人无从排解,于是每天戴着面具生活,人前人后完全是两个人。不过,只要自己还有童真的一面,就不会太累。

不仅一个人生活的时候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牵扯到两个人甚至多个人的生活时,更需要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比如婚姻,如果两个人性情不通,就算外在条件很好,也很难幸福,因为性情不通就意味着三观不合,没有共同话题,短时间内相处还可以,若想一辈子在一起轻松生活,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

就像朋友壮壮所说:“我爱她,而她却只爱钱。谈婚论嫁之前,我本以为她跟我性情相通,但等到谈婚论嫁时却发现,她一直在伪装。她母亲比她更看重钱,得知我的收入和房子的价钱不符合她的要求,她就阻止我们结婚。当我问她凭什么不让我娶她女儿时,她说娶她女儿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月入十万,二是房子全款。让我寒心的是,我女朋友此时也把标准调高到了她母亲的那个层次,直到此时我才意识到,我们并不是一路人。”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小王子》中关于大人对“数字”的重视,比如他女朋友和丈母娘,衡量婚姻的标准只是一个月能赚多少钱,以及房子值多少钱,完全无视婚姻的其他方面。

就像小王子所说:“只有孩子们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什么,他们会为了一个破布娃娃而不惜让时光流逝,于是布娃娃就变得十分重要,一旦有人把它们拿走,他们就哭了。”布娃娃当然不值钱,但和它建立了感情,就比值钱的东西更有价值了。

能否认清价值和意义的区别,周国平认为是一个人有无真性情的衡量标准:“一个人在衡量任何事物时,看重的是它们在自己生活中的意义,而不是它们能给自己带来多少实际利益,这种生活态度就是真性情。许多成人之可悲,就在于失去了孩子时期曾经拥有的真性情。

当然,我们不能因此否认“事物带给我们实际利益”的重要性,但人生不该只有实际利益,还应该有意义,婚姻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意义,只有实际利益,两个人结婚就只是做了一笔交易而已。

安徒生有一篇童话讲的也是这方面的问题:一群人依次经过一条横在大海和树林之间的公路,对于这片美丽的景致,有人谈论那些书了能卖多少钱,有的人盘算着怎样把女友约出来幽会,有人自鸣得意地画了一幅刻板的风景画,只有一个穷苦的女孩子,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只是对着树林倾听。当她望见大海上的天空时,她的眼睛忽然发亮,她的双手合在一起。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过是文艺青年在矫情而已,如果真是为了装深沉而矫情,当然没意义。但是,我们不能随便把别人的真性情定义为刻意矫情,你自己看不到美丽的风景,听不到美的声音,不等于别人看不到听不到。另外还有《皇帝的新装》就更好理解了,一个孩子说出了所有大人都视而不见的真相。

这里所说的“视而不见”分为刻意和无意两种:无意的视而不见,等于根本就没看见,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没有童真和真性情可言,因为他们早就忘光了。而刻意的视而不见,往往是“求同”而不敢“存异”,明明自己的童真和真性情还在,明明自己可以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但是因为身边人都没这样做,于是自己也不敢这样做,这同样是可悲的,因为你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弃之一旁了,你内心不愿意却还是做了,这样的事情多了,你就会活得很累

我们并不是说成年人必须把自己当成一个小孩子,而是我们本身就是小孩子,谁说长大了就必须要完全丢掉孩子的那种真性情?虽然说大人应该做大人的事,但谁说我们不能随身带着真性情和童真?我们本可以活得不那么累的,为什么要丢掉能让自己轻松的法宝呢?趁着还有迹可循,希望你能把它找回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