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大运河时空 2021-07-08

打开江苏省的地图,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它的东侧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南部与浙江省交界一带、西部与安徽省交界一带,分布着在我国能排得上前几名的太湖、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淡水湖泊,在这些水域的环绕之下的中间部分则星罗棋布着一些稍小的湖泊和沼泽。与之有着鲜明对比的是,在和山东省交界一带,除了偏西一点的骆马湖,东部除了几个水库,就没有大的天然湖泊了。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江苏省地图,可见其南侧、西侧多大湖,而北侧缺少大湖

其实这种状况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前,在今天的连云港市、宿迁市沭阳县范围内还是有着很多湖泊的,并且逆着时间向前追溯,湖泊的面积就越大、数量也越多。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江苏省北部

在这一带湖泊的形成准确反映了“沧海桑田”这一变化。在很久很久以前,久到还没有人类纪元的年代,由于古淮河挟带泥沙的堆积,使得部分海湾与海洋分离形成澙湖,然后有古灌河、古游水、古涟河、古沭河等河流的汇入,澙湖进一步发展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淡水湖。在沭阳曾有“五湖十八荡”的说法,指的就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大小湖荡。当然产生这种说法的时间已经是元代之后了,相信在那之前湖泊数量更多、面积更大。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1895年的海州直隶州图,可见硕项湖和青伊湖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青伊湖和硕项湖

在这些湖泊里,最主要的两个湖莫过于硕项湖和青伊湖了。在1895年的海州、沭阳的地图上,清晰地绘制着这两个湖泊“比邻而居”。

硕项湖

在这些湖荡里,以硕项湖面积最大。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安东县条记载:

“硕项湖,县西北二十里,湖东西四十里,南北八十里,与海州、沭阳、赣榆接境。亦曰太湖,又谓之石濩湖,一名硕灌湖。其西接桑墟湖,为涟水之上源。”

沭阳县条记载:“硕项湖,县东八十里,亦曰太湖,与安东县接境,东西各有小河下达于淮。又桑墟湖,在硕项湖西北,入海州境内。”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1880年《江南省全图》中的硕项湖

而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其“在沭阳县东八十里,与朐山、涟水三分湖界”,“沭阳、海州、安东各隶三分之一”。

据清顺治《海州志》中记载硕项湖的面积“湖广一万五千顷”,而同时期太湖的面积为三万六千顷,清初的硕项湖面积大约相当于太湖的七分之三。这还是清朝时候的面积,在黄河没有改道、给湖体造成大量淤积之前,湖面应该会更加宽广,甚至比起太湖不相上下。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金朝时的海州,可见硕项湖面积巨大

桑墟湖、青伊湖

硕项湖西北就是桑墟湖,桑墟湖也是由海湾泻湖转变为滨海内湖的,其成陆年代较硕项湖更早,当时桑墟湖水是直接入海的。在硕项湖形成之后,桑墟湖成为上承沂、沭、桑墟之水,东连硕项湖的过境湖。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1887年《皇朝省直舆地全图》中的青伊湖、硕项湖及骆马湖

明代隆庆《海州志》:“桑墟湖去州治南九十里。昔因银山坝废,通海,夏则潴水,冬为陆地”,又言该湖“上源引沂、沭及桑墟之水,经石湫及黑土湾入海”。

《读史方舆纪要》海州条:“桑墟湖,州西南九十里,与沭阳县接界,上接沭河,下流入海。又硕项湖,在州南百四十里。与桑墟湖相接,安东、沭阳境内之水皆蓄泄于此,谓之太湖。”

宋金时期,黄河夺淮河河道入海之后,沂、沭、六塘诸水系全部打乱,桑墟湖亦逐渐淤浅,由于洪水散漫乱流,在其东边地势低洼的地方形成新的溢洪区,这就是青伊湖。《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记载道:“旧志有桑墟湖,无青伊湖,盖由桑墟湖浸灌而成,势更大于桑墟湖。”充分说明了青伊湖的成因。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1935年《中华民国分省地图》中的青伊湖、骆马湖,硕项湖已经小于青伊湖

和华北一带很多大湖消失的原因一样,硕项湖、青伊湖及其他湖荡的消失也和黄河有着紧密的联系。公元1194年黄河夺泗夺淮之后,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巨大,这些湖泊在黄河经常性的决口之后,湖体灌入黄河水,久而久之,湖面慢慢淤淀,水域逐渐萎缩。随着湖面减小,形成临水的陆地,不断有移民到这里定居、垦荒。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1948年的地图上青伊湖已经很小了,硕项湖已消失

此外农耕文明时期的官府对增加农田面积有着执着的追求,在清初就有官府的力量加入到了对湖泊的垦荒中。嘉庆《海州直隶州志》载:“国朝康熙十六七年,黄河决,湖地稍淤。二十四年,总河靳辅将湖地丈入兴屯案内,增加湖粮二百九十二顷。后又加一百五顷,派入各里。连岁地卑苦涝,民纳空粮,贻累无穷。.....康熙中靳文襄共于兴屯案内加地粮六百三十顷,又筹镶案内升粮二百四十顷。又踏勘案内升粮一百三十二顷,共一千余二顷。然湖底积水淹没靡常。四十七年,车驾南巡,命总河张鹏翮勘察得实,改为下则湖田每亩科银二厘八毫,民累得宽矣。”

江苏省北部曾有多个湖泊,有的面积堪比太湖,为何今天均已消失

1966年的地图上两湖都消失了

此外随着黄河改为北流入渤海,新中国成立的前后对沂河、沭河特别是淮河的治理,各条河流均能够有着顺畅的通道入海,但是也让之后硕项湖、青伊湖残存的湖面没有了来水,慢慢的就全部变成了良田。而对这些湖泊的记忆则仅剩下了青伊湖镇、桑墟镇以及众多以“墩”“圩”为名的村庄。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