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在树上的“小罐子”咋就值钱了呢?原来,这类“小罐子”不一般

 胡侃社会百态 2021-07-08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个广阔的天地当中,蕴藏着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有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可能许多人都见过,而有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恐怕就很少有人能够看到了。

记得在我们很小的时候,经常能够在野外的某一棵树上看到一个粘附在树体上的“小罐子”,这类“小罐子”的颜色为灰色或灰黄色,“小罐子”开口处的直径约在3毫米左右,“小罐子”肚腹部的直径约在5毫米左右,“小罐子”的深度约为4毫米,“小罐子”的底部和“罐体”的侧面与树体粘附在一起。

这一类“小罐子”的质地很脆弱,用手轻轻一捏,就能够轻易将之捏碎,而且,捏碎之后还会产生飞沫。

在我们这里,别说我们小孩子不知道这一类“小罐子”是从哪里来的,恐怕就连大人也不知道。至于说这一类“小罐子”有什么用,想必就更没有人知道了。

后来,随着年龄的渐渐增长,在我的记忆当中已经把“小罐子”抹去了,如果不是因为昨天晚上看了一个视频的介绍,似乎这一辈子都记不起“小罐子”了。

昨天晚上我在某视频平台上刷视频时看到了一个介绍这类“小罐子”的视频,视频中介绍道:“小罐子”的学名叫“雀瓮”,在《蜀本》中也被称为雀儿饭瓮。

“雀瓮”是黄刺蛾留下的虫茧,黄刺蛾是一种鳞翅目、刺蛾科的昆虫,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一年可生产一代,而在长江流域地区,一年则可生产两代。

黄刺蛾是对多种果树、枫杨、杨树、榆树、梧桐树、油桐树、乌桕树、楝树、栎树、紫荆槐树、刺槐树、桑树、茶树等危害很大的一种害虫。它们主要取食树叶下表皮和叶肉,能够将树木的叶片啃食得千疮百孔,严重影响树木叶片的光合作用。是需要积极防治的一种林业害虫。

在每年秋后的时候,黄刺蛾老熟的幼虫常在树枝的分叉处、枝条上或者树体上吐丝并结出硬茧越冬。它们结出的茧呈椭圆形,形似一个“小罐子”,也形似一只雀蛋,因此,民间称黄刺蛾结出的茧为“小罐子”,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它们结出的茧为“雀瓮”。

视频中继续介绍称,据医学研究发现,由于“雀瓮”具有一定的抗缺氧、抗惊劂、催眠、镇痛等功能,因此,“雀瓮”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的,如果当中药材使用,也是有一定的用途的。

近些年来,由于农药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黄刺蛾的数量在不断减少,因此,以前常见的“雀瓮”也已经越来越少了。俗话说:物以稀为贵。在“雀瓮”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雀瓮”也就变成了“值钱货”,现在许多药市的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500元一斤,而且,收购已经出现了继续上涨之势。

听视频中这么一介绍,终于使我清楚了过去农村常见的“小罐子”究竟是怎么来的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小罐子”还是一味有用的中药材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