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0年前被送上太空的小狗“莱卡”,如今怎么样了?

 科学知更鸟 2021-07-09

第一个被送上太空的地球生物,并不是尤里·阿列克谢耶维奇·加加林,而是一只流浪狗,名字叫做“莱卡”。

被选中的为什么是莱卡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在太空竞赛中拔得头筹。由于美国在后面紧追不舍,前苏联丝毫不敢松懈,希望早日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从而彻底拉大与美国的距离。

太空狗

但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直接把人类送上太空面临着巨大的安全风险。为了试错,减少风险,前苏联打算先把一条小狗送上太空,以验证载人航天技术的安全性。

小狗的挑选非常重要。首先它必须是条流浪狗,因为前苏联科学家认为,流浪狗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更高,不“怯场”,而且忍饥挨饿的能力也更强。

其次,这条小狗的身材要好,不能太胖。由于当时飞船的载荷有限,飞船内部的空间很小,所以科学家要求小狗的体重必须在十斤以下。

太空狗

最后,小狗的年龄必须在1-4岁之间。1岁以内的小狗显然不合适,4岁以上的小狗不能够保证充沛的体力、高强度的训练。而1-4岁之间的小狗正处于精力最为旺盛的阶段,身体健康,能够应对高强度的人工训练。

按照这三条标准,科学家每天下班后就在大街上追赶流浪狗,几天后终于抓到了十几条符合基本要求的流浪狗。这些流浪狗被抓回来之后,科学家好吃好喝招待着,但是它们每天必须完成失重训练、离心力训练和加速训练等,训练强度非常大。

莱卡

经过多天的训练,科学家最终选择了莱卡,因为它的表现最为优秀。

天大的谎言

距离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1个月后,1957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二颗人造卫星,这颗卫星搭载了一位特殊的“乘客”——流浪狗莱卡。

科学家把莱卡放到了专门为它设计的密封舱内,里面的空间很小,莱卡甚至都不能完成翻身动作。为了防止莱卡乱动,科学家用一条链子将它锁住。

流浪狗莱卡

科学家还在莱卡的皮下组织和身体表面安装了传感器,用来监听它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和心跳等。莱卡的正前方,固定着一个摄像头。这样,莱卡升空后的一举一动、是生是死,都能够实时传回到地面指挥中心。

作为第一只登上太空的地球生物,莱卡很快就成为前苏联国内最知名的小狗,全国上下都在期盼着莱卡的归来。不幸的是,莱卡在完成了一个星期的飞行任务之后,它吃下了工作人员提前准备好的含有剧毒的晚餐,平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整个过程没有一点痛苦。

莱卡纪念雕像

然而,这不过是经过“美化”的结局而已。2002年,曾参与该项任务的前苏联科学家迪米特里·马拉山科夫向人们透露,流浪狗莱卡的真实结局远没有那么平静。

在进入到太空几个小时后,莱卡就受到了高温高压的侵袭,原本用来给舱内降温的电扇似乎并没有发挥作用。传感器传回的数据显示,莱卡的心率达到了平时的三倍。

在极度惶恐和高温影响下,流浪狗莱卡在痛苦中去世。

莱卡的遗骸还在太空吗

莱卡牺牲以后,有人说他的遗骸至今还留在太空中,绕着地球飞行了60多年。这种说法其实大错特错。

莱卡纪念邮票

莱卡是和“史普尼克2号”卫星绑定在一起的。这颗卫星在太空中运行了162天后,就因为轨道衰减而坠入到大气层中,莱卡也随着卫星一起被燃烧殆尽了。

虽然流浪狗莱卡早就不在了,但是它的名字却被永远刻在了人类的历史上,以另外一种方式获得了永生。

幸运的太空狗“小豹”和“珊珊”

在人类早期探索太空的过程中,科学家们使用动物来代替人类登上太空的例子很常见。除了流浪狗莱卡,科学家还使用过猴子、小猫、白鼠和猩猩等其它动物。

“小豹”和“珊珊”

1966年7月,我国先后将两只小狗“小豹”和“珊珊”送入太空,不过当时距离地面只有七十公里高。幸运的是,它们都随着生物舱成功地返回到了地面。

钱学森舍不得丢下它们,将它们带回了北京。“小豹”和“珊珊”还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接见”,一时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杨利伟在太空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再也没能重返太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