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有1500年的空白期,无任何文字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新用户40828904 2021-07-09

历史作为国家和人类的印记,往往能够体现当时人们所处的环境和精神面貌。而学习历史,也正是在于了解国家和人类的发展脉络,在于见证民族的兴衰更替,在于对过往发生过的故事做客观的、真实的评价,也在于实现人类智慧的传承。

也因此,历史对国家与人类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历史的记录与保存,往往在岁月的变迁中遭到天灾乃至人祸的破坏,以至于成为后人无尽的遗憾。

就如我国五千年历史中,就出现了1500年的空白期。在这1500年中发生过的事情,因为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而变成了目前还未能解开的谜题。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5000年历史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中国历史的起源,究竟应该从哪里算起,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中国有5000年悠久历史这一说法,最早源自于中国第一本正史——《史记》。

在《史记》中,司马迁根据考察,将中国的历史追溯到了三皇五帝时期,而这一说法在后来得到了绝大多数中国史学家的赞同,并受到国家推广,为国人普遍知晓。

而促成后者这一种结果的,最早与孙中山等创办的同盟会有关。

当时中国正处在多灾多难的近代时期,中国人失去了以往高度的自尊与自信,在逐渐清醒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弱小。在这种时候,就产生了“必须构建起一种民族主义的统一感,用自己的文化传统对抗外来西方文明以构建国族认同、文化认同”的需要。

也因此,1908年,同盟会陕西分会在祭祀黄帝的祭文中,第一次明确把黄帝作为汉族人民的祖先和民族象征。

此后,黄帝又从汉民族的祖先,升华到了全中华民族共祖的空前地位。而这,事实上就是现代中国一系列社会政治重建的结果。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之时,就通电各省,确立了以黄帝纪元4609年作为中华民国元年。

而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逐渐形成了不足5000年而接近5000年历史的观念。

中国5000年历史的划分

国际上对于文明有严格定义,也就是必须要具备文字、城市、冶炼,才能算是进入了文明时代。也因此,中国5000年历史中,根据这一标准作出划分,可分为传说时代、半信史时代和信史时代

首先,传说时代在中国是指夏朝以前的历史时期。在中国5000年历史的概念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五帝时代,时间范围大约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70年。

在这一阶段,各地已经完成了从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并留下了内容更为丰富的宗教神话。因为发生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这些宗教神话往往都是依靠口耳相传流传下来。

在这一时期,黄帝通过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先后战胜炎帝和蚩尤,得以统一中原各部落,后又在泰山之巅会合天下诸部落,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奠定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而在奠定天下之后,黄帝就开始了“分土建国”。他不仅制定了国家的职官制度,又设置了负责监督天下诸部落的左右大监,还经常封祭山川鬼神,以神蓍推算和制定历法,并经常巡视各地,了解百姓的生活情况。而这也是中国五千年历史的开端。

其次,半信史时代,是指中国的夏朝时期,大约为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根据史书记载,由于禹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中国一改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启了世袭制的先河。

但这一段历史的真实性,一直被近现代史学界所质疑。原因在于,尽管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因为成书较晚,也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而没能有效证明其真实存在。

哪怕后来我国在河南省西部、山东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遗址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等基本条件,而因为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等同时期文字记载,而没法作为确凿的依据。这也是夏朝属于半信史时代的原因。

最后,信史时代,是指中国从商朝到现今的时期,也就是公元前1600年到现在

商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而在其中发现的甲骨文、金文等已成系统的文字符号,更是证实了中国自商朝起,就进入了有文字可考的时代。

所以,在往后将近4000年的时间里,中国历经的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以及进入近现代的探索,都处在普遍认知下的信史时代。

空白的1500年

从上文对中国5000年历史的划分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070年的传说时代,到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的夏朝时期,中国有将近1500年的时期,都处在没有文字可考据的时代。

所以,这1500年,也经常在国际史学界层面,被称为“空白的1500年”。

口口相传的历史,因为掺杂了个人的感情和立场,以及可能存在的杜撰和加戏,而失去了真实性的保证,反而显现了一定的神话色彩。这也是历经长久时光流传下来的传说时代和夏朝的故事不具备确凿依据的原因所在。

而这也使得商朝之前的1500年历史,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饱受争议。

例如,单就尧舜禹“禅让制”下的记载,后来的晋国史书和鲁国史书以及《史记》就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晋国史书中,尧舜与舜禹的“禅让”并不是那么的令人钦佩。比如,舜在继承尧的地位之前就受到了尧的百般刁难,以至于险些失去了性命,所以在舜继位之后,尧和他的儿子就被舜流放了。而禹在上位前也历经了与舜一样的事情,所以舜最后也是被禹流放而死。

而在鲁国史书和《史记》中,则是坚定了尧、舜、禹三人之间的“禅让制”,并对尧舜的让贤大肆地宣扬。这种“退位让贤”的博大情怀,在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国人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接受,所以后来对于这段历史的记载,基本都是鲁国史书和《史记》作为参考。

这就暴露出了,没有确凿依据的史实很可能被加工甚至篡改的弊端。甚至连其本身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争议性。

而拿夏朝来说,尽管后来河南省西部、山东省南部二里头遗址被许多中外历史学家普遍被认定为夏朝都城的遗迹,也还是因为没有同时期文字的记载,而一直停留在猜想阶段。

小结:

中国历史的起源,一直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古往今来,中国以及国际上的史学家都对此做出了不少的探究。

而在这里边,分歧点最多的,就在于是5000年还是3500年。而产生这一分歧点的原因,就是中国5000年历史概念下,存在没有任何文字可考据的1500年。

事实上,3500年和5000年,都是中国承认的说法。前者引入了文明的概念,在公元1996年,北京抛开种种复杂的背景及争议而启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得到了承认,与最终得出的3700年结论非常接近。

而后者则不考虑国际公认的文明标准,而将不包含在文明史中国的五帝时代和夏朝含括在内,成为国人普遍认可的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