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无法完美,不同特点走不同的道路

 肃竹时空 2021-07-09

  一个作品传递给公众的价值,与作者自身是有极大的关系了,那些三观不正的作品的作者,承受指责也是理所当然。人性无法完美,不同特点走不同的道路,文如其人,作者就该承担作品带来的后果。



  作为一个作家,在进入写作状态时,往往会让自己处于多个不同的境界之下,这或许就是一种投入,虽然我还算不得作家。

  在多年前写完一篇长篇小说时,我说:“写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感觉自己谈了一场唯美的恋爱。”或许就是这样吧。

  每一次写完作品都立即放下,连修改都不想,仿佛是急于从那种虚构的世界中出来,找回真正的自己,这其实是件比较痛苦的事。

  有很多人说,作者的作品往往都反映的是作者的内心世界,这一点不可否认,尤其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作者。

  现在受创作环境的影响,很多作者的作品都是架空的,不需要有什么时代参考,甚至连自然规律都可以不要,作者完全可以以旁观者的心态去创作。

  但是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就不能不让作者自己融入其中,甚至某一个人或几个人就是作者自己。

  现实主义作品,通过作品,是可以看出一个作者的人品和三观的,所以一部作品很有可能是作者对自己内心的剖析或批判。

  所以一个作品传递给公众的价值,与作者自身是有极大的关系了,所以那些三观不正的作品的作者,承受指责也是理所当然。

  在《媒戒》中,“戒”这个字就带有对一个行业的警醒和批判意义,因为自己亲历的太多,所以就不经意代入了很多。

  所以这部书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事,甚至可能颠覆人们对于一个行业某些层面的认知,但是这就是真实,也是一种作者的责任。

  也是因为亲历,所以这部作品也是对自己的一种批判,所以作品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弱点或缺点,也因此在现实中经历了挫折。

  这或许就是一种人性的逻辑,我们无法理想化地让一个人变得完美,但可以让他因为自己的特点走上适合道路。

  ——长篇小说《媒戒》随笔,静心简语2021.7.8于勉县(原创作品,严禁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