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好的孩子,上高一突然辍学不干了! 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内驱力最关键的东西

 帝呱呱星球 2021-07-09

在关于内驱力的第二篇文章养一个内驱力爆棚的孩子,也没有那么难,这个“黄金配方”拿去就能用!里,我说到了内驱力的4大要素:自主感、多巴胺、胜任感和联结感。

在这4个要素里面,自主感又是最为重要的,它是一切的根基。没有自主感,就没法去谈兴趣,也没法去谈胜任感和联结感了。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失去自主感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

就拿我曾经在文章里写到过的纪录片《镜子》来举例吧,因为纪录片里的例子都是活生生的现实。

《镜子》里有一个孩子叫家明,以前一直好好的,可是上高一的时候,突然辍学不干了,每天关着门躺在家里,上背包客的网站,想要当一个背包客到处旅行。

他的父母都不理解,还是家明自己对着镜头说的一番话道出了原因。

他说:

“我永远要跟着他们的想法来做。买东西,买什么,全是他们给我买。不论干什么事情,都必须要经过他们同意。

就算我骑车都要受限制,我稍微骑远点,骑过武汉的街,他们都不让。

我就是想让他们看到我可以,所以我就一直想出去。”

                 

纪录片里的一个心理学家说:没有人愿意过别人的生活,哪怕这个人是我的爸爸,所以他就会反向形成。

这就是失去自主感的孩子一种可能出现的形式——反抗。

失去自主感的孩子还可能会怎么样呢?

半心半意的坚持。

在《自驱型成长》这本书里就说到一个例子。

有个年轻人因为顺从自己的父母,接管了家族企业,但在这个过程当中,他真的感到很无力。这使得他以一种矛盾的心态来经营公司,找了无数的借口不去把事情做好,最终导致公司经营失败。

没有自主感,还有一种常见的方式就是——丧,躺平。

从动机科学的角度来看,现在年轻人当中的丧文化,是很有道理的。如果一个人不觉得自己能主导自己的生活,他就会对生活产生挥之不去的淡漠感——一切都没有意义,一切都与我无关。

所以,想要让一个孩子有内驱力,首先得让他们觉得,这是自己的生活,我自己能做主,他们才会有意愿去把生活过好。

那么,怎么能让孩子有自主感呢?

也很简单,尽可能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但你肯定马上就会问,总不能什么都听孩子的吧?对的错的都听?要让他们自己决定,他们肯定不学习啊,这和自主感之间的矛盾怎么解决?

今天就来帮大家把思路整理清楚吧。

1、做决定的能力是需要练习的,在小事上有更多练习机会,在重要的问题上,他们的选择也会更成熟。

在上面那个纪录片里,家明的爸爸发出过灵魂拷问:

难道孩子犯糊涂也要听他的? 他要去做一个背包客,做一个流浪歌手,你同意吗?一个16岁的孩子不上学,没有经济来源,你认可吗?

这个拷问听着是很有道理,好像一下子无法反驳,但其实他搞错了因果关系:

不是因为孩子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所以不能听孩子的;

而是因为总是不听孩子的,他们才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们是通过前额皮质来进行理智思考和决策的,前额皮质就跟肌肉一样,必须通过一次次的锻炼,才能变得成熟。

从小什么都管着,不给孩子机会锻炼前额皮质,就不要期望到重要事情上,他们的理智会忽然上线。

所以,从小开始,就要尽量给孩子的前额皮质“练手”的机会。

最近,我就在尝试让妞妞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

我跟她说:“你想想你每个星期要做的“作业”有哪些啊?”

妞妞说:“芭蕾作业和音乐作业。”

我说:“很好,你都会思考自己要做些什么了。那你自己安排好什么时候做这些作业好吗?”

她特别愉快的答应了。

但是,不出所料,第一个星期,她把“玩”优先了,每天晚上她都会说,明天再做作业,最后没有完成作业。

我就和她总结:“你看呀,重要的事情是不是得先做啊,不然到最后就会完不成了。”

上个星期一上完音乐课,她就提出来先把音乐作业做完了。

当然,一次的灵光闪现并不意味着她以后都能做到这么好,但是,只有给他们做决定的宝贵经验,他们才能学习怎么去理智评估,怎么去管理欲望。

2、不是每件事都要由他们说了算,但必须有些事由他们说了算。

养一个内驱力爆棚的孩子,也没有那么难,这个“黄金配方”拿去就能用!那篇文章的留言里,有好几个读者提到,要是让孩子自己选,他们肯定都会选不上学、不学习吧?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增加趣味性、胜任感,来让孩子愿意学习。

同时可以明确一个概念:

尽量让孩子做决定,并不是说每件事都由孩子说了算;

但是,生活中必须有一些事情是由他们说了算的。

也就是说,大人抓大放小原则性的事情要管,但不能什么都管。

但现在的很多孩子在任何地方都缺少控制感:在学校,他们被管得很严;在家里,也是处处被管制。

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量在家里营造一个有自主感的环境。你可以列出一个孩子能自主选择的清单:

今天穿什么衣服

看什么动画片

吃饱还是没吃饱

早饭吃什么

吃几口蔬菜

什么时候做作业

玩什么桌游、看什么书

亲子时间做什么

……

然后时不时看看,是不是还有更多的事情可以被加入到这个清单上。因为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有退路的,并不是那么重要、无法妥协。

好消息是,只要在生活中的大多数事情上有控制感,他们就能接受一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也能更好地应对比较严苛的学校环境。

3、孩子不想做又不得不做的事,通过给选择的空间来支持自主感

那么,那些孩子不想做又应该做的事情,有没有办法支持他们的自主感呢?

有,提供选择。

像我希望妞妞能尽可能的吃多一些种类的水果,我就会把水果买回家,让她自己安排吃水果的顺序,今天选哪个,明天选哪个。

她通常会把自己不爱吃的水果安排在最后一天。到那一天,我只要提醒她:这是你自己做的决定哦,她也就会同意了。

再比如学习,在“学不学”上没得选,那就可以在“怎么学”上有的选,让孩子自己规划学习的时间、顺序。

4、小孩有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他们需要的是充足的信息

前两个星期,我们本来计划好去北戴河度假,可是我看了天气预报那几天下暴雨,要是直接告诉妞妞,我们不能去度假要改时间了,估计这娃还得哭闹一阵,于是我就邀请她一起来做决策。

我和她一起上网查了最近这段时间的天气,然后一起讨论了下着暴雨还能不能赶海、挖沙子,如果只是待在酒店里这趟旅行还有没有必要去。

最后,我们一起根据天气预报另外选定了旅行的日子。

有研究表明,孩子其实是非常能干的决策者。他们无法做出正确决定,通常不是因为判断力差,而是因为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所以,不要在心里预设: 小孩子懂什么。相反,应该给孩子提供那些我们有、而他们欠缺的信息和视角,来帮助他们做决策。

比如,即使是择校这样的重要问题,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收集、梳理信息,只要信息充分,他们有能力做出最好的选择。

那么,那些孩子想做,但是又不能让他们做的事,会不会影响他们的自主感呢?能不能通过支持自主的方法,来设定规则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请点一点我的多巴胺,啊不,点一点“在看”吧~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