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9分就能上本科,假期里,家长让孩子去补课实在没有必要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7-09

【平湖一柱 第1537期 】

    【核心提示】我们的孩子从一、二年级的绝大多数双百,到中考、高考“堕落”到一多半的不及格,这其中,学校的教育责任不可推卸,但校外补习班却也是“功不可没”……


【学生年级越高,学习成绩越差】

我这里有份某地小学本学期的学习成绩分析表,一二年级小学生优秀率为100%,三年级为92%,四年级到了85%,五年级则下降到71%,及至初中六年级,优秀率则为55%,七年级为40%,八年级为21%。

2021年,当地中考也就是初中九年级毕业升高中资格线为242分。

242分是个什么概念?这个地方中考计算语数外三科成绩,每科满分为150,共450分。242分换算成百分制(242÷450×100),相当于53.78分。

2021年,当地中考、即初中毕业升高中考试人数是6682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数是3150人,录取率是47.14%。

2021年,山东高考一段线即本科线为444分,换算成百分制(444÷750×100)是59.2分。

山东省二段分数线即专科(高职)线是150,这个成绩仅相当于百分制(150÷750×100)的25分啊!

2021年,山东高考是555102人,一段线上人数是276904人,占总人数的49.88%,一段线和二段线之间是267,520人,占总人数的48.19%,150分以下还有10,678人,占总人数的1.92%……

这就是我们当前教育的现状:学生学习成绩与年级成反比——随着年级升高,学生学习成绩愈来愈差。

我们的孩子从一、二年级的绝大多数双百,到中考、高考“堕落”到一多半的不及格,这其中,学校的教育责任不可推卸,但校外补习班却也是“功不可没”……

【补课班将孩子做成了夹生饭】

为什么这样说?如果你调查一下,就会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只要是文化课培训补习班,都是挂着“补习羊头”,实质上卖得却是“预学狗肉”。他们的招生广告上明明白白写着,培训补习的内容就是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年级衔接,预学新课是他们主要的内容,因为,预学新内容不仅好操作,效果也显得好啊——就像到了未收割的麦田里,随便薅一把,麦粒也不少啊!

我们的家长相信了他们的宣传,以为预学可以让孩子“领先一步”,至少也能“笨鸟先飞”,下学期学习起来孩子会顺利得多。岂不知,正好相反,本来是一学期四个月的内容,一个月学完,孩子学习不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还能怎么样呢?所以,最后,只能将孩子做成了“夹生饭”。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夹生饭”这个词并不陌生,它是一种“没熟透的米饭”,说熟不熟,说生不生,是一种半生半熟的米饭,很不好吃。

夹生饭是如何做成的?

一种情况是,煮米饭时水放少了,第二种情况是煮饭人心太急,在煮饭过程中,还没等米完全煮透,就打开了盖子。

有人说,饭夹生了,那还不好办,水少了加水,煮的时间不够长再煮不就行了。这种说法在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在实践中却无法行通。

众所周知,夹生饭一旦形成,便如成舟之木,再也倒不回去了,加再多的水,煮再长的时间,那些米也是滴水不再进,不再进水,当然也就无法煮烂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米熟”是一个渐进的、“温柔的”一次性过程。如果水和温度中间间断,半熟的米就会形成一层坚如磐石的“保护膜”,以后任凭你加再多的水,用再高的温度,煮再长的时间,也别再想穿透那层“保护膜”了。

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一次学不好,再想学好就不那么容易了。

首先,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一个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应用需要人调动眼、耳、手、口、脑等全身多个器官共同协调完成,将知识植身于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并非是眼看、手写、口读、脑记那么简单,一旦学习过程“夹生”了,就像一株玉米,由于肥水不足到了秋天还没“开个”一样,重新再来一年(遍)是不可能的。

其次,下学期内容提前学过,新学期开始后,孩子就产生优越心理——已经学过了,不管理解没理解,不管真会还是假会,课堂上都不再那么专心听讲了,精力就会分散。因此,提前“预学”这件事,不仅是将下学期知识做成了夹生饭,更是培养起孩子诸多的不良习惯,对他们学习百害而无一利,磨灭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欲望,让他们失去了主动学习能力,随着学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学科少到学科多,成绩下降便成为必然!

【真正的学霸从来不是在补习班里炼成的】

7月6日,人民日报公众号报道,一名来自江苏淮安外国语学校的女生火了,她叫张学妍,是一名初三毕业生,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中考中,取得了757分的好成绩(满分770分),其中8门科目都是满分(数学、物理、历史、信息技术、生物、地理、体育、艺术)。

张学妍一直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爱笑女孩”,但很少有人知道好成绩背后的故事。

张学妍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父亲白天跑运输,晚上还要兼职。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张学妍初中就住校,没有上过辅导班……

历年来,很多高考状元也坦言,他们没有上过辅导班……

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靠的是自觉,凭的是自我学习力,真正的学霸,从来不是补习班里炼出来的……

国家课程的学习内容选择的安排都是经过多少专家、学者论证了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一学期课内容,都是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等科学合理安排,不用提前学,一样也学会,信与不信,那是家长朋友自己的事了!

在这里,平湖一柱提醒各位家长的是,不要从一年级开始就把孩子送进文化补习班,十二年下来,钱花成个天文数字,而到了高考成绩出来,孩子却连个本科线(及格)都没上,那才真正“悲催”了……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