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的底层色彩

 新用户32637V7d 2021-07-09

教育的三种模式

那天听了一段音频,讲课的老师非常好地概括了教育的三种模式:

一种是禽兽教育,背后的理论基调是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者恒强,基于这种竞争意识,所以我们才会有超前学习,起跑线抢跑,一切紧迫的应试的择优的内容,都源于此。

一种是宠物教育,养孩子就像养宠物,溺爱她,惯着她,喂养她,就是不把她当人看。

还有一种模式,是传统文化体制下的立人教育。

中国几千年的无数科举文人,儒生们,在走向仕途之前,都经过一整套文化价值观的熏陶,都读过无数遍圣贤书,整个国家都是同一个价值体系,这个体系强调首先立人,立志。


教育的底层色彩

何种家庭容易产生何种教育模式,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

父母的人生路径,直接决定了他会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

宠物教育, 存在于那些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同时家庭条件又相当优越的人群,他们大概预判凭着自己此生积累的人脉,财富,足够保证孩子未来的一生跟自己大概持平,因此,他们的教育,说白了其实是相当自负的,他们看轻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切外部力量,这种教育出来的孩子,多半是废品。

商场精英们,城市中产阶级,多半容易采用禽兽教育,因为他们的人生亮点多半存在于社会这个大场面里。

在一个商业思维主导的社会里,禽兽教育几乎会成为整个社会教育的底色。

这样的教育,世俗意义上的人才是一定会有,而且会很多,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这一方面都有相当的经验。

至于能不能有大用于社会,这个要看被教育者个人后期的自我觉知,社会历练,也不是不可能。

这几年随着国学热,传统文学突然炙手可热,我们的经济强大了,于是也开始有了文化自信,个人和国家都是如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真正能做到立人教育,并且贯彻始终的人,被教育者不一定能大富大贵,但是,至少能保证他个人的人生体验是比较富足的,对社会也一定是积极作用的,倘若是天资聪颖的,成名成家也是有可能的。

虽然我并没有深入接触过每一种教育下的父母和家庭,但是,我却相信每个家庭,其实都有自己关于教育的底色和模式,只不过,我们并不愿意去思考罢了。


我们家的教育模式

在我们家,其实存在两种教育模式,表象上来看,是应试+素质教育两手都要抓,而探求到父母背后的行为逻辑,则是禽兽教育与立人教育的两种结合。

孩子的爸爸正处于事业的发展期,商场便是人生主战场,这个时候,对人的要求是学识,经验,专业技能,领导力等各个方面的职业素养,也就是说,在一个加速赛道里的人,看到的一定是竞争,社会优胜劣汰的残酷,以及随着事业成就带来的某种成功体验。

因此,我们家的爸爸是不赞成单纯快乐教育的,因为到了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快不快乐取决于你有没有竞争优势,有没有真本事。

而我呢,近年来因为回归家庭,主攻家庭教育,开始接触传统文化,认识了一些认同传统文化的同好父母,同时借由练习书法践行某些内容,走的是一条将传统文化与个人生活相结合的道路,这条道路的表现形式就变成了:

我目前的人生底色是佛系的。

我其实看淡人生的很多成败,与财富相比,我更倾向于追求心灵上的安宁。同时因为我远离了职场,一些比较硬的社会规则不再能干预到我的生活,因此,我的自我评价体系逐渐依靠自己来打造和建立,不再依赖世俗标准。

孩子的爸爸说,发现我越来越没有虎妈潜质了,从前容易发怒甚至想要动手,现在是经常发现我该生气的时候不生气。

卢梭曾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教育是最没有用的: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人要怒火冲天,其实需要意识形态来支撑。

我并不是因为看了正面管教而选择了平和坚定,也并不是因为相信了卢梭的话而放弃了发脾气,而是因为我从内心深处,改变了对孩子很多行为的认知。

比如相比于一次两次的考试分数,我更在意她是否养成总结错误并采取积极方法去改进的能力,相比于一次又一次怒斥她的拖拉,我更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帮她逐渐地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控制自己任性和漫无目的,我甚至会跟她分享我每天的时间安排,让她知道轻重缓急。

相比于让她不断地学习做题,我跟愿意花时间跟她读书,聊人生,聊未来,如果花6年时间能解决她一生的学习动机问题,我将认为我的教育是成功的。

我承认她是一个有很多不足的孩子,但是,低头看看自己,发现我们对自己其实很宽容,因为我们很少有人真正因为对自己不满意而心生怒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宽容也应该给孩子。

因为我自己的人生是佛系的,所以,我的教育底层色彩也是佛系的。

然而,作为家庭教育的执行层,我依然还是需要综合考虑爸爸的教育理念,正如我们家的组合,因为有爸爸的强烈的社会属性,基于竞争带来的物质满足,才可能有我这样的佛系人生。

因此,我们的孩子,如果想在未来过得好,既丢不掉社会性,也同时需要有一些传统文化的底色,因为我们无法保证她一定会成为未来社会上的竞争优胜方,我们需要给她一点接纳自己的力量,那就是心灵的修为。


    有没有完美的教育?

我相信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正如没有完美的人生一样。

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一对父母,都需要有能力判断自己的家庭教育,究竟是否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