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的心魔

 新用户32637V7d 2021-07-09

每个家长心里都有心魔。

我也是在观看了很多的现象之后,看到了这两个心魔。

这两个心魔,让如今的父母们,就好像戴着枷锁在跳舞,看起来那是一首爱的圆舞曲,内里却充满了恐惧。

心魔,就是你心里挥之不去的东西,它会让你寝食难安。


其中一个叫“看不见的未来”。

小孩子的未来,原本是钻石一样可贵的东西,但是在现实的考量中,几乎是家长的噩梦。

在很多家长眼里,未来就是更加残酷凶险的竞争,看不见的硝烟,在我们的心里一直燃烧着,我们因为看不清未来,又希望孩子在未来不会太差,就衍生出了基于对未来的预测所做的一系列选择。

选择会错,不选择更会错。

怎么都是错。

一边迷茫,一边挣扎。


让他快乐教育吧,怕他现在快乐,将来竞争不过长大不快乐。

现在开始拼吧,一边又为自己亲手毁掉孩子的快乐童年内疚,有时候想想自己没生孩子之前对于那些拼娃一族的鄙夷,以及自己一定要坚持快乐教育的豪情状语,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大概人生最大的难堪,就在于你发现自己曾经批判的东西,最后变成了信条在执行。

我想,我们对未来的态度,是一种典型的“目的颤抖”,抖到什么时候,不知道。



心魔的另外一项,叫“别人家的孩子”

小时候,我家对门就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放学以后,永远都在看书,所以,妈妈每次看到玩得大汗淋漓回家的我,都忍不住说:“你看看人家.....”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那个曾经祸害了我们的童年,现在又在借由我们的手,祸害我们的孩子的那个东西。

今天跟朋友聊天,其实在我看来,她对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是很好的,对于兴趣班和课业的轻重缓急,都有自己的理解,也符合自己孩子的个性,然而,她依旧内有无限迷茫,无数困惑。

她觉得艺术和语言类的东西要赶早,而且非一日之功,所以目前孩子的安排,自然偏重于艺术和语言,这原本是一个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

然而,因为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其实是她选择的“别人家的孩子”,叫“对标孩子”,家里有个理科学霸爸爸,数学用了很多劲,语文也是从小开始练随笔,于是,每看一眼别人家的孩子,就焦虑自己家的这种选择是不是会让孩子在功课上落下了。

如果说在“看不见的未来”里,别人家的孩子还属于隐形的高手,那么,现实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货真价实让许多人无法淡定的存在。



在我看来,心魔的对手,其实就一个关键词

“时间”。

关于“看不见的未来”,我们要相信时间,时间会让一切越来越明朗,时间在创造未来,所以,时间给了我们过程,也证明它必然会给与我们试错的机会,那么,做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对未来最负责的做法。

“别人家的孩子”,你看见的一定是你觉得你家孩子没有的,你也一定没有看见他这些闪亮的成绩背后,无数时间的投入和累积。

时间是不可见的,但是可以感知到。

有目标感的时间投入,会累积出一个明显的结果。

可以说,你不是输给了别人家的孩子,你只是输了一场时间的管理和分配。


看不见的时间与被浪费的时间,并不是一回事,却常常被划等号,我们是有多么不能容忍时间就那么轻易溜走而没有学到什么?我们是有多么不能忍受无事可做呢?

而时间,我们如何使用时间,这其实变成了一个我们如何理解生命的问题。

在《时间移民》里,霍金走上真理祭坛,问到“宇宙的目的是什么?”

最后,他是唯一一个活着走下祭坛的人,因为没有答案可交换。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时间问题,最后其实是一个价值观问题,一个人生观问题,那么,教育的问题,说到底也是一个需要用一生来回答的问题。

不如想一想,我们的一生,究竟所为何来?

也许,能回答这个问题的父母,将具备驱逐心魔的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