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大运河时空 2021-07-09

翻开各地明清时期的地方志,会发现无一例外的在其《建置》中都有“仓厫”条目,列举了当地所拥有的预备仓、常平仓、义仓、社仓、漕仓、水次仓等仓储设施,当然在不同的地方所具备的仓厫类型不一样。本文就来介绍一下这些各类的“仓”都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我国古代的粮食储备体系

其实这些仓是我国古代粮食储备体系中的一环。我国历史上早在商朝时就有“巨桥仓”的记载,隋朝时设“义仓”成为古代民仓的肁始。唐朝除了继承了隋朝仓储制度设义仓之外,始置常平仓。常平仓为官仓、义仓为民仓,官仓为主、义仓为辅,到了元代常平仓置于路府、义仓立于乡社。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陕西大荔县的义仓

到了明朝又创建了一种新型预备仓制度,是各地为储藏赈济粮所设的粮仓。清朝时除沿用明朝预备仓外,又对常平仓、社仓和义仓进行了大规模的重建,并兼有旗仓、营仓等各种形式的仓储。到了此时已经达到了我国古代仓厫类型最多的时期。

据《清史稿》记载,在全国各地仓厫类型主要有:

1、在京师有京仓:“仓,京师十有五,……各省漕运,分聍于此。”供京师众人的俸禄及食用。

2、在省直则有大型水次仓七:“曰德州、曰临清、曰淮安、曰徐州、曰江宁,各一;惟凤阳设二。”为给发运军月粮并驻防过往官兵粮饷之需。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明会典》中的五处水次仓

3、省会至府、州、县,俱建常平仓,或兼设裕补仓,乡村设社仓,州县市镇设义仓,

4、东三省设旗仓,近边设营仓,濒海设盐义仓,或以便民,或以给军。

不同省份的县拥有的仓库类型不一样

各地都有的粮仓:全国各县一般共同拥有的仓库有:预备仓、常平仓、义仓、社仓,几乎每个县都有这几种,如果说差别无非是数量与类型的多寡。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河北蔚县的常平仓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特殊的情况才有的粮仓:

1、有漕粮的省份有漕仓,无漕粮的省份则没有

明清时,在有着漕粮上交任务的省份江南(清朝为江苏、安徽两省)、山东、浙江、湖广(清朝为湖南、湖北)、江西等省里,需要在县里设置漕仓,用于储存缴纳上来的零散漕粮,达到需要上解标准后统一运出。而无漕粮的省份则不需要设置漕仓。

2、濒临漕粮运输通道的县有水次兑军仓,其他县一般很少有。在京杭大运河、卫河这样的漕运通道旁边的县,一般都建有设在水边的水次仓,方便粮食运输。而在江苏淮安、山东济宁和临清、直隶小滩镇等户部监兑分司所在更是建有规模更大的水次仓,每年按照规定的时限,把各地交兑过来的粮食集中起运至京城。

河北省馆陶县有多少种“仓”

分为三部分:

一是本县的各仓

清代《馆陶县志》“仓厂”记载:

仓厫,旧云在仪门外,不知何时移至县治东北,康熙十年知县郑先民重修,凡征临未麦及漕粮水次兑军俱在此。

预备仓,在县治西北,每年县令捐俸积谷以备赈荒。

尖塚仓,宋置,元至元二年知县李藻修,今废。

社仓,在城南、馆陶集、张官寨、浅口集、薛店集凡五,又二十所在寺庙官地,俱久湮。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清朝《馆陶县志》中的仓厫

二是外县在馆陶境内卫河边上所建的水次仓

冠县,清朝《冠县县志》记载:

水次兑军仓,在城西二十五里馆陶县之南馆陶卫河东岸,康熙五十八年知县毛觐文建,道光七年知县梁永康补修。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清代《冠县志》中的仓储,注意其水次兑军仓在哪

邱县,清朝《邱县县志》记载:

水次兑军仓,在城东四十里卫河岸(注:即现在的东厂、西厂村),仓厫二十八间,天启年知县高继凯重修。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清代《邱县志》中的仓厫,注意水次兑军仓的位置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邱县志中地图上的兑军仓位置

三是万历年间在馆陶设监兑分司时而建的仓

清代《馆陶县志》建置记载:

监兑分司,原在大名府元城县金滩镇,明万历十二年移驻馆陶,署今县治北,二十八年复还金滩。署改为行台,名曰后司。康熙十年知县郑先民重修。

考元粮运由卫河经馆陶达燕京,明因之,故有移驻之举,居民弃农趋贾,城市辐凑,自迁金滩,人民归农,城市萧然,有监兑题名碑记。

而同一部县志里河渠中的记载:

考旧日豫粮受兑原在馆陶之窝头镇,后渐移至上流之小滩镇,又移至卫辉府。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豫粮受兑原在馆陶之窝头镇

两者结合起来,大约事情是这样的:

在明朝万历十二年至二十八年的16年间,河南全省的漕粮在馆陶县交兑,负责此项工作的户部监兑分司就在馆陶县城的县衙北侧,由户部所派的官员进驻在此,而河南省的漕粮则交到和馆陶县城隔河相望的窝头镇进行储存,等漕粮全部筹集完毕后,一起上解至京城。相信在明朝万历年间的时候,在今天南徐村乡窝头村一带是有着相当规模的仓储设施的。

明清时,今天河北南部这个平原小县,为何拥有最为完整的仓储类型

馆陶县所拥有的各仓(可点击看大图)

馆陶县之仓和其他地方之仓有何不同

馆陶县在明清时本来是普通一县,但是因为属山东省管辖、地处卫河沿岸、并且距离河南省较近这三个因素,仓储体系却和其他地方的县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馆陶县拥有着最为齐全的仓储形式,清代所有的仓储类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地处山东省意味着馆陶县本身就有缴纳漕粮的任务;位于卫河这个“卫漕”沿岸意味就有水次仓;离河南省较近则意味着河南省这个有漕粮的省,所有县上缴的漕粮要从馆陶县境内的卫河运到京师,并且因为受到卫河水量的影响,用于收缴河南漕粮的户部监兑分司有一段就设在馆陶县,因此馆陶县又拥有了其他仅有水次仓之地所没有的监兑分司水次仓。

所以在清朝的馆陶县,不管是全国各县共同都有的预备仓、常平仓、社仓、义仓,还是仅有漕船通过之地才具有的水次兑军仓,还是户部监兑分司的水次仓,所有这些仓库类型都可以在馆陶县找到,这样特殊的状况清朝时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

您认为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