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庆·武隆】触摸地心的温度

 德清居士图书馆 2021-07-10

天生三桥地处武隆区城东南20公里的仙女山南部,位居仙女山与武隆区之间,是全国罕见的地质奇观生态型旅游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武隆天生桥又名天坑三桥,是自然地质奇观旅游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区以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天然形成的石拱桥组成。从旅游感受来说,天生三桥气势磅礴,是一个特别值得去的景点;从地质角度来说,武隆地貌是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的主要代表之一,与其它熟知的喀斯特地貌相比,这里更是地平面下的艺术,它们藏匿于地下,谦逊内敛而不失遒劲豪壮,奇绝而瑰丽,可谓天设地造、鬼斧神工!

天生三桥由天龙桥、青龙桥、黑龙桥三座平均高度300米以上的天然石拱桥呈纵向排列,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在不足1.2千米的范围内平行横跨在羊水河峡谷之上,将两岸山体连在一起。三座天然石拱桥之间有天龙天坑、神鹰天坑两个天坑,形成了“三桥夹两坑”的世界奇特景观。

顺着栈道下行一段台阶,远远就看见非常出名的网红打卡地“天福官驿”了,大家都加快了脚步赶往最佳观景台。

据说是张艺谋的电影带动了武隆天生三桥景区的发展,让所有人知道了这个地方。

穿过天龙桥穿洞即进入天龙桥天坑,它是一个口部直径522米的“十字”型天坑,由天龙桥、青龙桥和周边的山壁合围而成。

崖壁四合,下陷200多米,一条小路横贯其中,在天坑中部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天福官驿”。因该驿站古朴神秘,环境幽绝,被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选作外景拍摄地。

天龙桥顶天立地,桥高200米,跨度300米,因位居三桥第二,犹如飞龙在天,故而得名“天龙”。

三桥中,青龙桥位居第一,是三桥之中垂直落差最大的一座。 桥高350米,跨度400米。桥身青翠,藤蔓缠绕。待到日落西山,余晖尽洒,青龙桥下凉风习习,桥身也因日光的关系而变成了暗绿色,远观正似一条青龙欲飞冲天。

青龙桥下方桥孔形如一把大刀,刀柄、刀身栩栩如生,倒影湖中更见其形,犹如关公的青龙偃月刀,其景被命名为“大刀倒影”。

沿着小溪穿过中间的青龙桥,它比天龙桥更高,但跨度略小,就从天龙天坑进入神鹰天坑。

神鹰天坑。青龙桥和四周的石崖构成了一个“口字”型天坑,天坑高处的悬崖边有一山岩酷似展翅欲飞的老鹰俯视坑底,故名“神鹰天坑”。神鹰天坑较小而深,最大口部直径300米,最大深度为285米,形状接近正方形。 

 继续向前,有人聚集小桥上

驻足此地,回望青龙桥,其形状犹如一条跃起的鲤鱼,鼓着圆圆的嘴巴,略弯曲的身子,此景名曰鲤鱼跃龙门。

龙行碧空化三桥,鱼游坑底思一跃。

黑龙桥位居最后,桥色深暗,正如一条黑龙横卧于此。

同时,黑龙桥还暗含各式清泉,“三迭泉”、“一线泉”、“珍珠泉”等不仅名字雅致好听,而且风光也是惹人心醉。

 

最后一座黑龙桥,桥洞更高、更窄、更厚,还要转个弯。桥洞高而狭长,洞内光线昏暗,像一条黑龙盘旋洞顶,因此得名。桥宽和平均拱高在世界天生桥群中均名列第一,桥高和桥厚居世界第三位。

黑龙桥的石壁上方有一处形象景观,其眼窝深邃,面部轮廓明显,犹如美国电影《金刚》里的大猩猩。

出了黑龙桥,路边的崖壁上又有一个泉眼发出哗哗的脆响,此处名为龙泉洞

还原此处天生桥和天坑的成因,最初有一条贯穿在巨厚的石灰岩下面的地下河,随着地势抬升,河床下切,地下河沿线形成许多庞大的地下溶洞,终于在庞大溶洞的顶部发生大面积坍塌,随着崩塌物被水流搬运一空,形成了天龙天坑和神鹰天坑,其残留部分则成为天生三桥。

三桥景区众多的泉水和瀑布在谷底形成较丰富的地表径流,被一道人工堤坝拦起,形成一个略宽阔的水面,宁静和谐,观之可喜。山路蜿蜒,不断上升,不知不觉已走出天坑,回到了地面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