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泻手法(王乐亭)

 樵山樑凩 2021-07-10

四、补、泻要分明,千万勿疏忽

进针得气之后,应当立即施行手法,切勿错过良机。如《素向.针解篇>说:“经气已至,慎守勿失者,勿变更也。”王乐亭老医生很强调每穴必行手法,不可遗漏。针灸手法较多,实施的方法也各有所长,但是王乐亭老医生只用虚实补泻手法,其他手法一概不用。他认为,人是一个统- -的整体,应当保持相对的阴阳平衡,如果外邪人侵或六气内生,就会引起阴阳失衡而为病。所谓虚实者,《素问.通评虚实论》记载:“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疾病的发生,不外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本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对于虚证则用补法,对于实证则用泻法;对于虚实夹杂之证则应补其虚而泻其实。当然不存在“不虚不实”的情况,不虚不实是阴阳平衡的正常状态,就不需要针刺治疗。所以,在手法上根本不存在平补平泻的问题。补就是补,泻就是泻,补泻应当分明。然而在补法之中又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施以轻、中、重度刺激量;泻法之中,同样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施以相应的轻、中、重刺激量。所谓“不虚不实,以经取之”(平补平泻)之说,王乐亭医生认为可以强化“得气”即可达到目的。

关于补泻手法的实施,前贤云:“随而济之谓之补,迎而夺之谓之泻”,又有一进三退为补,三退一进为泻,进插退提等说。王乐亭老医生根据周伯勤《中国针灸科学》中所述,以及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最后把补泻的手法归纳为“随济迎夺,进插退提”八个字,即按各经的循行方向而行

由于左右侧经络循行的方向不同,所以补泻的方法也有不同。例如补手阳明经之合谷穴,对于左侧合谷,术者的大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针体向右转动( 逆时针);刺右侧合谷时,术者大指向前,食指向后,针体向左转动( 顺时针)。若为泻法,则与上述手法相反。所以,对于上下肢,左右侧以及用补、用泻的手法各不相同,为了便于记忆列表说明如下:

患者左侧,医者右手捻针

患者右侧,医者左手捻针

补法:食指方向与经络方向一致

泻法:食指方向与经络方向相反

督脉补法:右手顺时针捻针

督脉泻法:右手逆时针捻针

归纳起来,手足十二经之中,手三阳与足三阴的补泻手法是一-致的;手三阴与足三阳的补泻手法是一-致的。任、督脉补泻捻转方向是一致的。由于人与天地相应,“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天属阳,地属阴,阴气上升,阳气下降;从人体气机的循环来说,左升右降,阴经以升为补,以降为泻;阳经以降为补,以升为泻。总之,顺经捻针为补,逆经捻针为泻。王乐亭老医生严格按照十四经的起止和循行方向,以及阴升阳降的道理,进行补泻,再加上轻、中、重度刺激量的补充,形成- -套简单易行、而且卓有疗效的虚实补泻手法。他很少或者不主张实行什么特殊手法,或者标新立异另搞一套,而是扎扎实实地根据辨证,补泻分明,轻重适度。就连起针的补泻问题他也从不放过。正如《素问●针解篇》中所说:“邪胜则虚之者,出针勿按;徐而疾则实者,徐出针而疾按之”;也就是对于邪盛的实证患者,起针之后不要按闭针孔,使邪气得以外泄(泻法);假若正气虚弱则要缓缓起针,而后迅速按闭针孔,使正气充实,不致外泄(补法)。起针时先左右轻轻捻转松解针体周围组织,以免滞针或损伤其他组织,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以求善始善终,使治疗作用达到第二个高峰,并能持续一个阶段。要反对那种像“拔小葱”一样的起针方法,并且应引以为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