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磅!上半年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出炉,蜂巢/孚能/捷威进前十

 起点锂电大数据 2021-07-10


1-6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今年1-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2.5GWh,同比累计上升200.3%。共有5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塔菲尔和捷威动力,10家企业合计占比92%。


从电池技术路线来看,三元电池装机量30.2GWh,占比57.5%,同比累计上升139.0%;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22.2GWh,占比42.3%,同比累计上升368.5%。

从增速来看,中国企业全部实现三位数以上的增长,尤其是蜂巢能源,同比增长了279倍,其次为孚能科技、中航锂电;与去年同期相比,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和捷威动力三家企业新进入前十行列,松下、瑞浦能源和力神电池三家则被挤出了十强榜单。

蜂巢能源第7,同比增27900.0%

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0.84GWh,市场占有率1.6%,排名第7位,与去年同期相比,装机量增长了27900.0%。

蜂巢能源自去年4月实现装机配套以来,动力电池业务一路高歌猛进。去年8月,其动力电池装机量冲进top20,此后连续5个月位列前十。今年上半年排名第7位,蜂巢能源立志2021年要进军Top5

目前,蜂巢能源已经拿到长城汽车、吉利、东风等主流品牌在内的25个销售定点。此外,长城与宝马合资国产电动项目光束汽车,也将搭载蜂巢能源电池。

国际客户方面,蜂巢能源已与法国PSA签订采购合同,为其全球电动汽车提供配套,预计采购需求将达到7GWh;此外,公司还与土耳其公共汽车商OTOKAR签订了定点协议,为其电动大巴提供配套。

目前,蜂巢能源公布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有江苏常州、德国萨尔州、浙江湖州、四川遂宁、安徽马鞍山和南京溧水,合计投资额达到541亿元,对应产能124.6GWh

根据规划,2021年蜂巢能源预计产能将达到15GWh,2022年预计总产能约达50GWh,2023-2025年蜂巢能源产能目标达到200GWh。

孚能科技第8,同比增609.1%

今年上半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装机量为0.78GWh,市场占有率1.5%,排名第8位,与去年同期相比,装机量增长了609.1%。

近日,孚能科技“A29动力电池总成系统”举行下线仪式。该系统产品是为广汽埃安Aion S Plus配套的动力电池总成产品,产品的下线意味着孚能科技开始批量向广汽埃安Aion S Plus交付动力电池。

孚能方面此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广汽是公司国内最重要的客户之一,公司正与广汽在埃安多个车型进行深入的合作供应,保障客户的需求满足。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孚能科技不断拿下国内外一流车企订单或销售定点,如东风、江铃、广汽三菱等等。其中东风岚图H56项目预计在未来7年内电池需求5GWh,后续总需求或将达到10GWh;广汽三菱将于今年年底量产供货。

今年4月,孚能已经开始向戴姆勒量产供货,镇江二期年底会启动量产,主要以供货戴姆勒为主。

截至目前,孚能科技客户已覆盖全球,除了戴姆勒、北京奔驰、广汽埃安、一汽、吉利、长城、天际、东风、三菱等,还在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通用、日产、本田等其他客户,未来5年订单可见度高。

产能方面,目前孚能科技在赣州、镇江基地都在加足马力,同时也在积极布局欧洲和美国市场,预计2025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超过120GWh

捷威动力第10,同比增271.4%

今年上半年,捷威动力电池装机量为0.52GWh,市场占有率1%,排名第10位,与去年同期相比,装机量增长了271.4%。

捷威动力在保持与奇瑞新能源、合众新能源、国机智骏等老客户深度合作的基础上,2021年新的客户也在积极开拓中。同时,配套了长城汽车、奇瑞汽车旗下的热门车型如长城欧拉黑猫及白猫、奇瑞蚂蚁等。

今年5月,捷威动力顺利通过东风日产ASES审核,正式进入日产供应商体系

产能方面,捷威动力在天津、盐城、嘉兴建有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目前软包电池产能达到3.5GWh。其中天津基地产能1GWh;盐城基地一期2.5GWh于2019年7月投产,二期3GWh在建设中;嘉兴基地一期8GWh建设中,二期20GWh规划中。

技术研发方面,目前捷威已开发出软包电芯能量密度约300Wh/kg的电芯,PACK方面,其已量产的电池包,能量密度已做到160Wh/kg以上。

6月动力电池装机量

今年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11.1GWh,同比上升136.2%,环比上升13.8%,保持快速增长。

从技术路线来看,三元电池装机量5.9GWh,同比上升98.3%,环比上升13.8%;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5.1GWh,同比上升206.4%,环比上升13.2%。

6月共有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排名前十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力神电池、塔菲尔、捷威动力,10家企业合计占比92.3%。

声明: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
昨日看点:锂电智能制造升级,未来趋势是标准化还是定制化?

点击关键词  获取相关资料




研究报告:全球锂电池报告 | 锂电两轮车报告 | 数码锂电池报告 | 汽车动力电池报告 | 储能锂电池报告 | 锂电正极材料报告 锂电负极材料报告 | 三元材料报告|锂电隔膜报告 | 锂电电解液报告 | 锂电铝塑膜报告 | 锂电碳纳米管报告 | 锂电设备报告 | 报告定制
起点展会: CPSF2021中国(国际)共享充换电技术展暨论坛 | 第三届(2021)中国锂电及两轮车产业生态大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