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磊石山|千古洞庭第一山

 汨罗江屈原文化 2021-07-10

磊石山|洞庭千古第一山

     三江口的磊石山

图|黄松柏 

磊石山其实是洞庭湖中远古最著名的洞庭之山。

《 磊石山志》记载:“况磊石滨临洞庭,言洞庭者多及磊石。洞庭原赖龙神之呵护,磊石则为龙神之窟宅,礼隆禋祀,历被崇封,暨我国初荣颁匾额。猗欤休哉,似未可与境内之诸山同日而语也。”

磊石山历来作为洞庭湖的中心地标,解读着北洞庭、南青草、重湖、南湖、潇湘、沅湘、汨罗等地理文化名典;在此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屈原庙(磊石庙)、洞庭湖第一座洞庭庙(龙神庙),在此划出了纪念屈原的端午龙舟,由此说明磊石山的文化源流悠长深厚。

磊石山在屈原管理区西北角,位于洞庭湖东南方向,北距岳阳楼40公里,南距岳麓山80公里。上有五峰,号五木峰,曾有旧名万岁山、五木山;旧时全长约四公里(今存1.2公里),山体下部宽度一里多,像浮在水中的一条巨龙,孤峙于湘水洞庭之中。它北对君山岛,西对鹿角、琴棋望,南对青山岛,东与凤凰山(西南角旧名汨罗山)相对,中隔之水就是著名的汨罗江,与5公里处的屈原潭,成就了解读汨罗、汨罗江的地标,因此宋胡哲云:“两山对峙(磊石山、汨罗山),一水萦回,是谓汨罗。”

杜甫《过洞庭》诗云:“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蛟室指磊石山南的龙洞,今建为磊石电排,龙堆是对凤凰山的比喻,古木指磊石山五木峰上生长的树木,仙槎指山上的石岐。杜甫《宿青草湖》“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则是解读洞庭湖来源的名句。他经过磊石山,到了河泊潭(汨罗山)屈原庙前,挥泪而成《祠南夕望》,留下了“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的千古绝唱。

汨罗磊石乡复建的洞庭观

1、帝王之山

根据《长沙府志》《明史》《一统志》《通志》等记载,黄帝登熊湘山、张乐洞庭之野、铸鼎后乘龙升天等故事都与磊石山、黄陵山有极大的关联,凤凰台至今与磊石山遥遥相望。

磊石山旧名万岁山。《长沙府志》记:“世传轩辕采铜铸鼎,往来此山奏乐。重湖上,凤凰雌雄各六鸣于山,故名。”“神鼎(神鼎山),黄帝采首山之金,铸鼎于此。今千佛顶石炉尚存。”“鼎湖(罗渊)黄帝铸鼎,荆山之阳张乐,洞庭之野鼎成。骑龙上升,故天心湖之西曰:鼎湖。”《明史》卷四十四记:“轩辕墓,史传在湘阴鼎湖。”鼎湖实指罗渊之地,就是磊石山与凤凰山之间的磊石港。相传黄帝在此骑龙升天后,民众高呼万岁,故而将磊石山叫成了万岁山。

《永乐大典.古罗志》也载:“昔轩辕氏,奏乐于重湖之上。释子以其遗址,立小招提,命名曰龙寿山万岁寺。于是有龙君之祠,多历年所。”根据史料记载先秦所建的龙君之祠,汉代改名为磊石庙、唐代改建为洞庭庙、宋元年间复兴万岁寺、明代再建为洞庭庙,因此磊石山上的洞庭庙一直到1958年围垦屈原农场时才拆除。由此说明,磊石山的龙神庙是纪念黄帝而来。黄帝在此君临天下,在此完成一统华夏的重任。将此名为万岁山来纪念黄帝,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后来舜帝、周穆王、楚怀王、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明太祖等众多帝王将相都登临此山,都因黄帝到此之故吧。

磊石周边旧称穆屯,《湘阴县图志》记载“穆王南巡驻駜于此。”相传周穆王 (姬满) 御八匹骏马,驾车周游天下,南巡到了磊石山,后人就把磊石山周边叫成了穆屯;山南有个地名叫伏马坡,就是穆王八骏马休息食料之处,后传为岳飞的盘马处。因为穆王,穆屯地名留存至今,形成了穆屯八景,明《长沙府志》记为“岳庙晓钟、大陂秋月、穆溪春涨、断岳明岚、将军樵歌、龙滩牧笛、阳陵龙种、魏港渔罾”。其中大坡秋月、穆溪春涨之景点就在磊石山。

明李冕《浪淘沙.穆溪春涨》云:“细雨一江横。两岸啼莺。桥头夜听泊船声。”郑良臣《万岁寺》云:“轩辕奏乐洞庭浜,乐罢齐呼万岁声。留得伶伦钟一个,山僧日夜祝皇明。”

中国第一屈原庙磊石庙

2、洞庭之山

     有3000多年历史的磊石龙神庙、洞庭庙。中国第一洞庭庙。

《山海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这个“东南一百二十里”的地距是按洞庭湖中首山“篇遇山”来确定的。据八卦定位,“首”在乾宫西北,为钱粮湖北的天井山,天就是乾。磊石山距此山正好是一百二十里。

《中山经》云:“洞庭、荣余山神也,其祠:皆肆瘗,祈酒太牢祠,婴用圭(玉)璧十五,五彩惠之。”祠指的是磊石山龙神庙。所以《拾遗记.洞庭山》将磊石山直接写为“洞庭山浮于水上”,怀王在此作潇湘之乐、屈原在此披香草隐居、在此沉江、楚人在此将屈原奉为“水仙”并立庙纪念屈原。

屈原“上(南)洞庭而下江”在此隐居住九年,因为黄帝、舜帝在此留下了众多传说,所以屈原将此地当成了“先祖故居”;他在此写下《九歌》《离骚》《悲回风》《山鬼》《怀沙》,在此沉江殉国;杜甫在此作《过洞庭》、《宿青草湖》,在此转道平江,安眠汨罗江;李白在此南湖向洞庭“赊月”,张孝祥在此观月写下千古名篇《观月记》⋯⋯因而清诗人黄湘玉云:“不见洞庭水,来登磊石山。谁云八百里,却在举顾间。”

屈原沉江于磊石山东边十里路的水域“汨罗”之后,此山也实实在在成为了“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打卡之地。

从宋玉、贾谊、司马迁,到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历代顶尖文化名人,朝圣般到磊石山汨罗地来纪念屈原,更是让磊石山的文化灿烂起来。

3、神仙之山


磊石山上流传于民间的神奇传说有很多。南北朝有《拾遗记》中记载的屈原隐居洞庭山的故事,记录的是屈原在汨罗江的故事;唐代有《柳毅传书》的故事,文中“湘水之滨”“洞庭之阴(南)”,间接说明柳毅进入龙宫之地就是磊石山;宋代有龙潭水的传说,《大清一统志》载:“洞庭龙王庙在湘阴县北磊石山,汉建。宋真德秀有祭龙神文。旧有龙神庙,其水清澈,四时旱潦未尝盈涸,按之图志以为昔尝见龙浮水数十丈,后人铸铜筒泄水入城而汇于湘,筒水涌至则必雨,岁旱或坛而祷焉,五代晋时有王真人锡者以桂阳牙校至长沙,适值大疫乃入息山取。潭水和药以施病者全活甚众,则兹山之潭有龙居之久矣。”有棋盘山的传说,八仙经常在磊石山上下棋,排客观棋一日,世上百年,道出“洞庭方一日,世上已百年”的磊石山神仙之境;明代有药师潭传说,药师在磊石山采药遇神仙一日,出来世上竟然过了300年。清吴兰修《药洲》云:“霸王忽欲求长生,磊石湖上为蓬瀛。尽种琼芝与瑶草,氤氲花药春冥冥。”清代民间传说中磊石山是一座“水涨山高”之山,说明此山真的浮于水上的。因此詹真人《昭君怨》云:“遥望孤峰突起,屹立洞庭湖里。虽则是孤峰,有仙踪。传说真人异状,长啸凤凰台上,端的会真人,似天神。”说明磊石山的确有神仙之境。

4、青草之山


磊石山在《水经注》中疑为青草山。当然青草山一直到清朝也没有定位于那座山头。但磊石山是青草湖中海拔最高之山,一直是青草湖的地标。

磊石山西接沅江,北入洞庭,东纳汨罗,南泊湘江;周有神龙洞穴之龙窝,形成了“三江一湖”独特之景观。水经云:“湘川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浦矣,五色鲜明,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

磊石山自古就是湘水交通要道、军事要塞。是史册中楚国湘水中的第一个交通驿站,有“春秋之罗汭”之称;是泰取五渚之地,历史上是洞庭湖中的军事要地;渔歌云:“长沙一去望铜官,青竺、营田、磊石山,鹿角、城陵矶下水,亚南、毛埠、石头滩。嘉鱼、牌州、京口驿,黄鹤楼中吹玉笛。”历史上曾在此发生过多次战争,其中岳飞“洞庭之战”此处就是主战场之一,留下了“祭风台”“墨庄”等名胜古迹;长沙大会战时,磊石山是守军炮台阵地,今有磊石哨所留存。

磊石山自古四面环水,浮在洞庭湖中。海拔高程90.8米,是洞庭湖中唯一一座石头山。自然景观上古时在此可尽揽“潇湘八景”。“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这些感觉在此也会油然而生。

磊石山楚汉建有磊石驿,所以在此产生了洞庭湖第一诗和洞庭湖第一词。南北朝阴铿的《渡青草湖》,其云:“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唐诗人张志和《渔父》云:“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旧时的青草湖滩多的是霜雪样洁白的沙滩,草色青青,鱼游镜湖,霜清水落,芦苇苍苍。群鸟于此,或饮或啄,或鸣或翔,云飞水宿,不亦乐乎。因此磊石山成为今天青草湖摄影美拍、绘画写生的绝佳之地。洞庭夕照、楚江分流、江湖雪浪、洞庭翻流、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护浪绿柳、湿地渔歌、平沙落雁、长河落日、水天一色、万鸟翔云、万里芦荡、千里稻花、沧浪渔歌、潇湘晨雾等景观都会带给游人汨罗江诗意的浪漫。

春天在此看花色湿地、打芦笋,端午在此摘艾叶、蓠蒿、粽叶,夏天在此观洞庭海,秋天在此观荷花、享月,冬天在此看鸟景;同时19公里堤岸成天然的垂钓台,也是假日休闲的好地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