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呆在空调里的很多小伙伴是不是又不小心感冒、头晕头痛、发烧,甚至出现腹痛腹泻了? 这主要是因为长期处在密闭的空调环境下,空气流通少,微生物很容易生长,加上冷空气的刺激,人体的免疫力也容易下降,自然各种身体不适的症状也就出现了。 所以夏天避免长时间呆在空调底下非常重要,开空调注意内外温差不要过大,同时还是要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还要保持适当的运动,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01 高温季节“凉快”的空调病随之而来? 空调病是指由于长期呆在空调房间引起的一些身体不适的表现,通常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症状及全身性疾病等。 这些常见的症状如呼吸道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咽痛、口干等,消化道如腹痛、胃肠胀气、腹泻等,皮肤出现皮疹等过敏症状等,甚至全身症状如发热、全身酸痛、乏力、畏寒等。 空调病其实又称为空调综合征,它不属于一个常规的病症,而是处在空调环境中出现的多个系统功能紊乱的症状的综合征。 在高温的季节,人体的汗腺容易扩张,如果突然进入一个低温的环境,就易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等情况,造成头晕,皮疹等症状,还会引起胃肠运动减缓,出现腹痛腹泻等。 那么空调病一般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温差骤变 人体有正常的温度调节功能的,但瞬间的忽冷忽热,会造成人体内平衡调节系统的功能紊乱,平衡失调容易引起各种生病症状。另外温差大还容易导致人体的鼻黏膜受损,免疫力功能的下降,无法更快速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入侵等。 2、细菌滋生 因为空调房间干燥而又温度适宜,病菌和病毒易于在空气中生存,更易于引起较大规模的感染。空气干燥还会引起大量的粉尘,各种病毒、细菌孢子、各种微生物虫卵等就会扩散在这些粉尘中,弥漫在房间内,很容易造成感染。 3、系统功能变换能力减弱 人们长时间生活在单调不变的空调环境中,人体的生物节律受到破坏,也会造成神经功能紊乱。 那么空调病常见的影响都有哪些呢? 1、低温环境容易使血管收缩 血管收缩,血流不畅,容易使血液循环减缓,血氧供应不足,身体的免疫功能也跟着下降,所以人体的各方面系统减弱,而这些功能系统减弱就会出现全身症状如感冒症状等。 2、引起大脑神经失衡 突来的冷空气很容易刺激,毛孔会突然收缩,大脑神经瞬间接收信号,就容易导致头疼、头晕的情况。 02 空调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一般来说,空调病基本不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通过对症处理后,症状一般都是可以缓解的,空调病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 根据报告,空调的一般舒适温度可控制在24~26℃左右,尽量不要对着空调的冷风口长期吹,尤其在大汗淋漓的时候,最好不是直接吹冷空调。 另外空调不宜调节太低,室内外温差最好不超过3~5℃为宜,其次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等。 中医角度,所谓的空调病就是“夏日伤寒”,而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夏季确实有了很好的去处。 但关于在空调底下我们患病了,我们该怎么做呢?对于不同的病症,治疗的方式也不要一样。 1、食疗法上 中医药角度说,“解寒”需要用到辛温解表的食物,如多吃姜、葱、蒜等,另外可以加上桂枝、麻黄等去除外来寒流之气。 2、药物治疗上 可以运用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口服液、香薷饮、银翘解毒颗粒、九味羌活颗粒、生姜水冲服小柴胡颗粒或感冒清热颗粒等,寒者热之,若内有肠胃积滞,可以表里兼治,可以选用防风通圣丸等。 使用空调还是需要多加注意这些,既避免中暑还能愉快地度过这个夏天。 1、注意清洁 勤清洁空调系统,避免细菌在空调上积压,使用空调时间不宜过长。 2、开窗通风 不使用空调时,勤开窗通风,进行通风换气,据防疫部门测定,开窗10分钟,就能把一间80平方米房间的空气置换一遍。 3、合理降温 剧烈运动后,不宜在空调底下快速降温,夏日避暑,可选用其他的降温模式,如喝绿豆糖水或者姜茶发汗等。 4、补充营养 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还可以进行中医疗法如拔罐,刮痧等,适当锻炼身体,如太极、瑜伽等运动可以多进行,能够提高自身免疫力。 5、避免干燥 多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空调下的空气一般都比较干燥,会导致身体水份急速下降,所以,应多补充水份。 写在最后: 免疫力低下的伙伴尽量减少空调的使用,空调不宜调节过低,保持在最舒适的温度24~26℃左右,或者室内和室外的温差保持在3~5℃为宜。 |
|
来自: ldtsg1957 > 《健康/养生/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