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探微(270):如日中天——释“中”(之一)

 秋琰 2021-07-10

图片

本文约1700字,阅读约需要4分钟

(本号逢双日更新,敬请关注)


汉字探微

(270)

如日中天——释“中”

(之一)

朱英贵

一、“中”字小引

“如日中天”这个成语比较通俗,意思是,犹如太阳位于天的正中,借以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中”字在这个成语中用的正是它的最初意义,它源于华夏先民测日影“立中”来确定一日的中午时刻,进而确定一年中太阳向南向北移动的规律,借以掌握季节和制定历法。由于先民对太阳的崇拜,“立中”就成了一件很神圣的活动,故“中”字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方位词,而是与“祭祝类”的汉字有着相通的渊源。“中”字是最能够代表中国的一个汉字,上古先民认为,中国就是居于天下中心的国家,中国的核心腹地叫中原,中国的治世理念叫中庸,今天我们常说“古今中外”、“中西合璧”等,“中”又是中国的简称。拙文将以“中”的古文字字形来考察它的本义。

二、“中”字的字形解读

图片

“中”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中”字的甲骨文为独体象形字,“中”表示的含义是“立中”(不偏不斜,立于正中),甲骨刻辞中有一些“立中”的记载,所谓“立中”是指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立一个标杆用以观测日影的行为,通过测量日影来确定一日的中午的时刻,以及确定一年中太阳向南向北移动的规律,借以掌握季节和制定历法。殷人将这一活动视为神圣大事,由殷王亲自掌管。

立标杆以测日影,其测量的精确度与气象有关,必须晴日无风方可,为此标竿上须有“綄”(飘带)来测量风向与风力,标竿四周须有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刻有标度的托盘,才能确定某个季节的某一天标竿的日影在某个刻度位置方为“中”(中午)。

因此,甲骨文字形的一竖表示标竿,中间的方框即为确定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刻有标度的托盘,标竿的上端与下端都有“綄”(飘带),不同字形中綄的数目不定,有多有少,綄飘起的角度也不定,但綄飘动的方向应该是朝同一方向。

金文字形与甲骨文一脉相承,有个别金文形体和大篆(籀文)字形上下两个表示飘带的部件一左一右,属于后人书写讹变,不符合造字原理。而说文小篆省去了“綄”,其实更符合造字原理,因为只有当綄垂落到与标竿一样垂直时才表示无风,才能更精确地“立中”与“测中”。当然,甲骨文与金文之所以要画出飘动的綄,是为了形象的表现“立中”的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字的说文小篆形体再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便形成了现代汉字的“中”字。

图片

 “立中”测日影示意图

三、“中”字的造字本义

综上所述,“中”字的造字本义当为以标竿测日影来“立中”。《说文解字》卷一丨部:“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𠁧,古文中。”许慎的释义跟“中”字的造字本义尚有一定差距,“内也”和“丨,上下通”的说法也与字形的初文构字理据有一定差距。

“中”字的造字本义是“立中”,即“不偏斜,直立”的意思,它源于对日影的测定,因为要想测准日影,所使用的标杆就必须不歪斜,故“中”有不偏不斜,立于正中的意思。

至于《说文》中的古文“𠁧”字,将其端直的一竖变形扭曲,则是一种有悖于其构字理据的讹变。难怪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说:“此字可疑,豈淺人誤以屈中之虫入此歟。”

“中”字的造字本义既明,“中”字的古文字形体也就格外引人注目。“中”字的古今字形形体特征作为汉字标志设计图案,被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中国邮政局和中国银行三家设计者发挥得淋漓尽致。

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的标志以“中”字的古文字字形作为设计元素,充分使用了汉字中结构设计的方法,在把握汉字结构的基础上使“中”字做了大胆的线形分割,从而强化了中国电信的行业属性,经发展变化而成的三维立体空间图案,寓意为四通八达的通信网络,象征“中国电信”四时畅通(参见下图)。

图片

原中国邮电电信总局标志

中国邮政局标志也是通过结构设计的方法用中国汉字“中”创作而成,将“中”字的古文字字形与邮政网络的形象互相结合,并在其中融入了翅膀的造型,使人联想起“鸿雁传书”这一中国古代对信息传递的形象比喻。

图片

中国邮政标志

中国银行的标志则以现代汉字“中”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既完整又完美的图形,并结合“中国古钱币”这个独特的形象,准确、简练地象征银行企业的业务特点。

图片

中国银行标志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