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和通宝的版式虽不如皇宋、元丰、崇宁等繁多,但钱文富于变化,不同版式间区别明显,铸造精良,这也是吸引众多爱好者的原因。

 收藏家协会 2021-07-11

宋徽宗赵佶就是宣和。宋钱、徽宗钱从其制作、书法等方面看,都是中国古代钱币的杰出代表。在1100年至1125年,宋徽宗在铸造、发行了国号的国号,有建国、崇宁、大观、政和、宣和六种年号。宋徽宗年号钱币的版本有近千种,许多是他亲笔书写的,字体包括隶书、篆书、行书和徽宗独特的“瘦金体”。在中国的方孔钱中,他所铸的方孔钱是制作非常精美的钱币之一。因此不少书法家也收藏他的年号。字迹端庄秀美,运笔挺拔俊秀,被誉为“铁划银钩”。

宋徽宗艺术造诣很高。宋徽宗对绘画情有独钟,他利用皇权推动绘画,使宋代的绘画艺术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他喜欢画花鸟画以“院体”著称。在古代是极少见的艺术型皇帝。

该组钱币左边的这枚为宣和通宝,正面铸“宣和通宝”四字,背面光素,外圆内圆,形制规范周正,钱文布局疏密有致,包浆自然,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右方此为开元通宝,钱面为“开元通宝”四字,字迹洒脱秀丽,书体上乘,且字深,字迹清秀,硬币很小,也可以窥探到当时的社会文化。馆藏审美观别致,铸造精美,包浆入骨,流通痕迹自然,具有极高的投资和收藏价值。

北宋末,由于战乱频繁,国力大,财政不够出,为了弥补铜钱短缺而造成的通货不足,宋徽宗即帝位后,在陕西、河东、河北、京西、江南、两浙等地监造钱(见《宋·地理志》)。在《宋实录》中,曾引述张若谷奏折中关于铁钱的诗句:“风骚天子书大观,铁划银钩字字端。闻道蜀中铜钱少,听顽铁买山。”对其时宋徽宗铸钱意图作了一个很好的注释。

开元通宝是唐代最早的货币,也是发行量很大,沿用时间很长的货币。因其质量上乘,通货管理得当,钱币制作较为精美,因此深受百姓的喜爱。开元通宝已成为大五帝钱的一部分,具有辟邪、旺财的功效。

《宣和通宝》,是宋徽宗赵匡胤时期(公元1119-1125年)铸行的年号。《宣和》是其宋徽宗赵佶以“宣和殿”命名的年号。

《宣和通宝》是篆书、隶书对钱,直读,币值有小平、折二、三、五,不同之处在于钱币直径,一般在2.4厘米左右,折三在3厘米左右,折五直径在3.2厘米左右。《宣和通宝》有折十试铸的钱币,直径约3。5厘米,未见其存世。

此钱特征逊于铁母而近似铁母:其钱文隶书与同种铜钱有所不同,如“宣”字为楷书,“和”字为楷书,“和”字为“和这些钱币被认定为铁范铜。

宋朝在四川已有铸钱的历史,铁钱的形制、钱文特征与同类型的铜钱并不相同。用铜汁浇铸的样品,泉家称之为“试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试“范”钱,俗称“铁范铜”。就是在铁钱大量铸造前,向铜液中注入铜钱,进行铸币试验,以检验试验效果。这类测试品也可以称为钱币,这类钱币出土、流通极为罕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