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尼罗河之源:01.早期非洲探险

 科学声音 2021-07-11

这一次,我们开一个新专辑,我们来讲讲地理方面的话题,我们来讲讲发现尼罗河之源。对于非洲腹地的探索,可以认为是第二次地理大发现。第一次地理大发现就是发现了美洲,发现了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主要是靠航海。但是第二次地理大发现就不一样了,主要是靠探险家在地上走,跋山涉水,翻山越岭。
大家都知道,非洲和欧洲只有一海之隔,中间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其实也很窄,可以说欧洲人走到非洲并不困难,但是欧洲人对这一片大陆却长期不感兴趣。因为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占据了很大一片面积,几乎整个北非都没有多少绿色。主要的居民都是在地中海沿岸。只有埃及沿着尼罗河,人口还比较多。所以古埃及文明和地中海地区的互动非常频繁。古希腊文明也是在地中海沿岸,还有古波斯和巴比伦。但是,地中海沿岸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基本上是两个世界。

亨利王子

欧洲最早对非洲发生兴趣的是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我们最早在讲《地球刻度》系列的时候讲到过大航海时代,这位亨利王子办了一座航海学校,准备大量的航海资料,培养了大批航海人才,算是对大航海时代奠定了基础。不过,这位亨利王子自己倒是个宅男,基本上总是在家里蹲着。唯一一次出远门,就是去了非洲的休达港。这个地方就在直布罗陀海峡的南岸,说白了,就在欧洲的家门口。西班牙国王约翰一世打下了这个地方,就把亨利王子留在了休达港,让他管理这个地方。
当时亨利王子还很年轻呢,在非洲的土地上,这位年轻的王子听来往的商人讲述了很多有关非洲的传奇故事。亨利知道在非洲有很多条穿越撒哈拉沙漠的贸易路线。听说在非洲的深处还有一个基督教王国。可能位于东非,不过这都是传说,到底在哪里,谁也说不清楚。
后来,亨利王子派出了多支探险队,沿着非洲的海岸到处溜达。经常试探着往南航行,一直到了北纬23度以南的西非海岸。葡萄牙人发现,他们见到的非洲人不再是棕色皮肤的柏柏尔人,而是皮肤深黑的非洲人了。

再往后,欧洲人的探险队绕过了非洲最西端的佛得角群岛。开始对塞内加尔河进行探查,塞内加尔河的南边还有一条大河叫冈比亚河。如今冈比亚河流域有一个“宇宙头号大国”冈比亚。
这个冈比亚很有意思,几乎就是冈比亚河沿岸的一圈土地,形状像是一根刺,扎进了塞内加尔的体内。主要是因为英国和法国在这里较劲,最后,法国控制了塞内加尔,英国控制了冈比亚河沿岸,后来冈比亚独立,所以才出现了这么奇怪的边界形状。1985年,冈比亚和苏联谈援助,没谈妥,冈比亚领导人说三天就能打下苏联全境,好在冈比亚人口只有190万,地理位置也不那么重要,苏联人没当回事。后来类似的话还说过不少。世界各大国没有一个理他的,这个最不发达国家随便怎么吵都没人理他,太没存在感了。不过,当年这里倒是欧洲殖民者深入非洲的一个途径。
不管是葡萄牙人还是西班牙人,早期都只想去东方,哥伦布虽然一路向西,但是还是为了去东方,毕竟《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很大。所以哥伦布身上带了一封给中国明朝皇帝的国书,还有一封给日本天皇的信。他就盘算着能一路向西,撞上中国的海岸线,或者撞上日本的海岸线也行。哪知道他误打误撞的去了加勒比海上的群岛,看当地人的肤色,怎么都不像是中国人,颜色深了点。于是哥伦布就管当地人叫“印度人”,他纯属瞎猜,结果猜错了。将错就错,后来大家就把美洲土著叫“印第安人”了。
哥伦布是西班牙人赞助的,葡萄牙人惺惺念念的是要绕过非洲南端去东方,去印度。当他们绕过非洲最西端的时候,他们感觉非洲海岸逐渐从南北向变成东西向了。他们还挺高兴的,觉得这就要绕过非洲了,结果到了今天的喀麦隆附近才发现非洲海岸又竖过来了,变成南北向的了,葡萄牙人就蒙圈了,这非洲到底有多长啊?什么时候能绕过非洲啊?

迪亚士的航程

当时亨利王子都去世了,葡萄牙人还是没能绕过非洲最南端。一直到1487年,迪亚士带着水手沿着非洲的海岸往南航行,航行了很久以后,他们遭遇了一场风暴,船被吹出去好远好远,他们看不见非洲的海岸了,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于是,他们决定向北航行。有指南针在,方向还是能辨别的。
果然航行了一阵子,他们看到了非洲的海岸出现在了北方,他们沿着海岸线继续向东航行,发现非洲的海岸变成了东北/西南走向,这说明他们已经越过了非洲的最南端。当迪亚士的船队到达布须曼河口的时候,水手们都很疲惫了,再也不想往前走,于是选择打道回府。回程的时候,路过遭遇风暴的那个海角,把这里命名为“风暴角”,这里也是非洲的最南端了,后来这里被改名叫“好望角”,如今可是大大的有名,大家都知道。
此后的10年,迪亚士都没能再次起航,远航活动暂时中断了。葡萄牙人也不是死心眼,他们派特使佩洛从地中海经过埃及去了印度。佩洛一路上都在详细记录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的各种资料,风向、洋流和港口水文资料他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当时阿拉伯半岛和印度的往来很密切,阿拉伯人的船到处都有,他就搭船去了印度。

佩洛·达·科维尔

后来佩洛又返回了开罗,把资料交给了国王的特使,国王让他再去一趟阿比西尼亚,在葡萄牙人的印象里,东非的阿比西尼亚应该就是非洲大陆上的那个基督教王国。但是,这也只是猜想。
他就立马上路,哪知道这一去就是40年回不了家。阿比西尼亚的国王对他倒是不错。但是就是不允许他走,他只好在阿比西尼亚安了家,娶妻生子。后来葡萄牙和阿比西尼亚互派使节,佩洛可算见到了家乡来人,当时就哭得泣不成声。我总觉得他的这段经历跟苏武牧羊有的一拼啊。只是没苏武那么苦就是了。
这个阿比西尼亚是哪儿啊?就是今天的埃塞俄比亚。不过当年的阿比西尼亚可比现在的埃塞俄比亚大多了,现在的埃塞俄比亚是给内陆国,是没有海岸线的,当年可不是。当年非洲的红海沿岸,它占了一大条。厄立特里亚这一块都是它的,这是一个很大的帝国。海岸线后来全丢光了,那是后来的事儿了。

埃塞俄比亚1952年的疆域

阿比西尼亚这个国家的确是很早就信奉基督教,但是跟天主教和东正教都不是一个教派。当时统治阿比西尼亚的是所罗门王朝,这个王朝前后延续了704年,这历史可不短了,最后延续到了20世纪的1974年,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才被政变推翻。那时候,我都1岁了。
扯远了,我们继续说佩洛,他递交给国王的报告里边详细的记录了红海和阿拉伯半岛以及印度洋沿岸的很多情况,为后来达伽马的远航奠定了基础。
在迪亚士发现好望角之后的10年,迪亚士也没闲着。他根据自己的经验,监督建造了两艘帆船“圣加百列”号和“圣拉斐尔”号。这两艘船参加了后来的远航。1497年,另一位大航海家达伽马准备扬帆远航去印度。迪亚士亲自送行,陪着达伽马从里斯本出发,航行到了佛得角群岛。后面的路就靠达伽马自己带队航行了。

达伽马从里斯本出发

达伽马带着船队越过了好望角,逐渐航行到了欧洲人从来没探索过的海域,也就是印度洋沿岸。到了莫桑比克海岸,当地全是穆斯林,达伽马就冒充穆斯林,人家倒也没发现。
达伽马冒充穆斯林和莫桑比克苏丹见了面,人家以为他是来进贡的,哪知道达伽马穷的连根毛都没有,啥都没带,就被人家给轰出来了。人家也怀疑啊,这家伙是个棒槌,不懂觐见苏丹的规矩?这家伙是穆斯林吗?达伽马带着船队赶紧就跑了。跑了以后还往人家港口开炮,其实啥也没打中,就是为了泄愤。
再往北就是蒙巴萨港了,达伽马在这附近干起了海盗的买卖,抢了不少阿拉伯人的船。1498年4月,他开进了蒙巴萨港,成了第一个进入蒙巴萨港口的欧洲人,但是人家对他充满敌意,他很快就跑了。多新鲜啊,他在港口外刚把人家抢了,他倒是好意思大摇大摆的靠岸啊。人家对他能有好脸色吗?

达伽马航线图

再往北就是马林迪,他们在马林迪看见有印度商人来来往往。他们就找了个当地的领航员,带着他们去印度。达伽马去印度,那就不是重点了,我们要讲的重点是欧洲人是把非洲的海岸线了解了一圈。
非洲的环境对欧洲人来说很不友好,不是沙漠就是雨林。所以,欧洲人兴趣也不大。此后的300多年时间,欧洲人从非洲掠夺了大量的青壮年去美洲当黑奴,主要都是通过当地人当批发商,利用非洲内部的战乱抓了大批的奴隶。甚至出现了专门从其他部落抓人去贩卖的商人。特别是尼罗河沿岸。
欧洲人也要在沿海的各个奴隶中转站负责接收黑奴。他们沿着各个河口开始逐渐深入非洲腹地,但是一般也就是1百公里的距离,不会再深入了。比如沿着塞内加尔河逆流而上,探险者还被当地统治者当客人款待了一个月。后来又沿着冈比亚河逆流而上,足足走了11天,看到了成群结队的大象、河马和鳄鱼。欧洲人当时没见过这么多新鲜的动物。不过当地人划着独木舟过来跟欧洲人拼命,欧洲人只好撤了。深入内陆也没有多远。
对非洲腹地的情况,他们基本是一无所知。北方都是沙漠,其实没多少人,只有几条贸易通道,欧洲人早就知道了,毕竟都是北非的商人来来往往,和欧洲人有交流。沙漠腹地几乎是一个人都没有。倒是在沙漠的南边,有一些贸易据点。再往南,就彻底是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1805年的非洲地图

当时欧洲人的关注点都不在非洲。等到18世纪末,才开始又关心起非洲来了。探险家满世界乱转,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没探过险的地区已经不多了,非洲腹地就是最大的一块。当时的地理学家称这个地区为“黑暗大陆”。在绘制世界地图的时候,非洲腹地算是“开了天窗”,不知道里边有些什么东西,只能画个大象填补一下空间。
所以啊,地理学家们是很没面子的,地图上怎么能开天窗呢?所以,欧洲人一直很好奇,尼罗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对尼罗河源头的探索,有利于了解非洲的内陆。其实有关这个问题,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有人感兴趣。毕竟好奇心是人类的本能。
最简单的办法是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这似乎一点都不难。但是尼罗河的上游地形可是非常复杂的,在阿斯旺附近有一个急流区,船过不去了。从阿斯旺开始,后边还有一大串瀑布急流区呢。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来到尼罗河,打算逆流而上来个探险之旅,结果就被堵在了阿斯旺,干瞪眼上不去,最后只能模糊地推测,尼罗河起源于非洲大陆深处的四眼泉水。这就是连蒙带猜,完全不靠谱儿。
后来,罗马帝国的皇帝也曾派出过由200人队组成的探险队,但还是被沼泽所阻,无路可行。估计他们是到了现在的南苏丹境内,那里有大片的沼泽。现在的枯水期有3万平方公里,雨季到来,水面足有13万平方公里,当年也不会有数量级的差异。好么,小的时候有两个北京市的面积,大的时候有一个江苏省的面积。你根本分不清河道在哪儿,反正到处都是水。
公元2世纪出了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他最著名的一本巨著就是《天文学大成》,也叫《至大论》。同时,他还是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写了一本地理方面的巨著叫《地理学指南》,也叫《地球形状概论》,你别说,人家真是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一点不含糊。
这本书最大的一个贡献就是发明了用经纬度标注位置的方法。书里记录了8100个点的经纬度坐标。在第八卷介绍了27幅世界地图和26幅局部区域图,这些地图被称为“托勒密地图”。

托勒密的世界地图手稿

托勒密就生活在埃及的亚历山大港,距离尼罗河的入海口没多远,他也对尼罗河的源头感兴趣。他认为,尼罗河有两条支流,它们都发源于湖泊。其中,青尼罗河发源于东边的一个湖,白尼罗河发源于由月亮山山泉流注的一系列大湖。
这样的信息,大概是通过商人们传到了托勒密的耳朵里。毕竟托勒密就在埃及,信息渠道比较多。这个说法比前人更加靠谱儿,他说尼罗河的源头有两条河这可是一点不假的。不过呢,要最终确认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一个英国探险家为了搞清楚托勒密说的对不对,可是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下次再说。
如果我的节目没听够,向您推荐“科学有故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