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记脱敏”赏析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值得提倡

 木香草堂 2021-07-11


安徽宁国市 高维公

据《中国教师报》“温度”栏目报道,首都师范大学朝阳小学的老师让学生每日坚持写日记,在他们看来,日记不是作业,而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通过“日记脱敏”,每天的第一个25分钟专属于日记赏析,学生可以听到别人日记里写了什么,也对自己的日记能被赏析充满期待。日记赏析有固定的流程,通常会通过三种方式挑选出要赏析的3-5篇日记,即小组推荐、自我推荐和教师推荐。学生现场选出想听的日记,作者则可以指定想听谁的点评,最后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也参与点评,整个流程由学生轮流主持。

“日记脱敏”顾名思义,就是告诉孩子写在日记里的秘密、心事是要拿来赏析的,是要通过同伴、班主任或任课教师的点评的,其目的是在大家帮助下进一步提高表达水平,建构更加健康的心灵世界,培养更加阳光的童年。因此,孩子们在进行“日记赏析”时,日记作者早已完成了“日记脱敏”。

教育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善于观察儿童、蹲下来倾听儿童,做儿童的朋友,才能更好地参与儿童的成长。在朝阳小学学生的日记脱敏”赏析中,教师不仅可以看见孩子们怎样学会观察生活,怎样学会与自己对话,怎样学会不断走向自我理解,还可以看到日常教育中那些被忽略的儿童心灵地带,比如那些有负面情绪的内容,从而引发班主任教师对学生心的关注,对教育理念的深层次思考,并使之成为班主任与学校的心理教师共同研究化解的主题,进而实现儿童的心灵治愈。

作为成年人来说,日记多为隐私,也有网络日记与隐私无关;对孩子而言,“日记”是一种真实的表达,在记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则是进行情绪表达与宣泄实现心理自愈。在笔者长达十七年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的生涯中,坚持鼓励学生写日记,坚持每周查阅批改,目的不仅在于锻炼学生“我手写我心”,提高习作表达水平,也成为我了解学生身心健康,洞察儿童教育问题,把握时机和实施教育策略的依据,并使一些学生的身心健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下。

可近些年来,很多学校将小学生日记纳入了“隐私”范畴内,将原本存在的“日记”变成了“周记”,更有一些语文老师将写日记的要求从儿童学习生活中删除。过去那种在日记里呈现出来的新鲜事、快乐事、尴尬事没有了分享,孩子的心事、苦恼甚至伤心的情绪不再被同伴所交流,也不被老师所知晓,作为班主任和老师把握儿童心灵世界的重要通路某种程度上被堵塞。

当前,儿童心理问题呈上升趋势。有的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的孩子出现了情感问题、交际问题,甚至有的儿童呈现出交际障碍或社交焦虑。儿童心理问题成为当下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对于儿童而言,用日记的方式进行倾诉,无疑有助于情绪的渲滞。而进行“日记脱敏”赏析,对学校而言,无疑对解决当下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方法。

当然,站在儿童角度思考,虽有“日记脱敏”这一过程,但作为教师仍需要在尊重儿童真实表达这一前提下,对于孩子的特别“隐私”做出必要的保护,处理方式方法上要有合理的选择,对于不宜公开赏析或点评的内容,要坚持在法律的框架内,保护好儿童的隐私权,同时与学校心理教师共同做好儿童心理健康疏导,必要情况下,要与家长进行问题沟通,实现学校、教师、家庭对儿童心理环境的共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