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感|“儿媳,你外甥生日怎才给500红包”“你孙子生日姑子一毛不拔”

 深情解读 2021-07-11

人与人之间关系疏远,并不一定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反而因为生活中的小事,逐渐演变成无法释怀的情绪。

从古至今,我们讲究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你对我好,我才会对你好。如果一个人长期付出,另一方习惯了获得,便忘记了自己也要付出,情感的天平也就失去了平衡。长期付出的那一方也就有了情绪。我们都是世俗凡人,不是圣人,哪里有那么多圣母心,玛丽苏。

自我嫁进婆家以来,就本着做好本分,不让人口舌的机会。但,长期这样要求自己做个“有心”的人,也会很累,往往靠自我消化、自我安慰才看开许多事情。

我的婆婆是个多事的人,嘴比较碎,爱管事,但最后又管不好,总给自己找麻烦。许多时候,我都不想理她,可不理她,却会让她以为我理亏,我好得罪,好拿捏。

就拿上个月姑子带着外甥来家里小住一段时间来说,原本就没什么多大的事情,可婆婆的一些话,明显就让我不痛快,说不好听,就是给姑嫂制造矛盾。

外甥刚好遇上2周岁生日,婆婆请了亲戚来家里吃饭,买了蛋糕,也不算大摆筵席,只是当加菜。

外婆疼外孙,向来都是人尽皆知。

我帮着婆婆忙前忙后,从早到晚,买菜杀鸡,洗菜刷锅,也没什么时间停歇。好不容易等到吃饭的时候,我送上了事先准备好的红包,并给小外甥送上祝福。小外甥显然很高兴,连忙用小手去拆红包,姑子大概碍于情面,阻止了小外甥,还说宝宝当面拆红包不礼貌。

我在刷碗的时候,婆婆走进了厨房,似乎有些讽刺地跟说我:“儿媳,你外甥生日怎么才给500红包,太小气了吧,也就我自家女儿,不计较,要是外人,早有意见了。”

我猜婆婆肯定是趁我不在场的时候,问了姑子我给的红包多少,然后母女俩寒碜了我一把。

我扪心自问,我这个儿媳做的也真是实在,结婚这么多年来,公婆没支援过我一分钱买房子,当初结婚住的还是老房子,跟老公两人辛苦奋斗,才攒了些钱,买了房子,两位老人也搬了进来住,欠款到现在都还没还清。

我自己儿子的东西,我都舍不得买太贵的,给外甥500红包,已经超过了我的预算了,我人情做到这个份上,还要被嫌弃,是可忍孰不可忍。也是该时候为自己辩白辩白。

“你还好意思说我,你孙子生日姑子一毛不拔,得了便宜还卖乖,是不是过分了点?”

婆婆被我这么一怼,哑口无言,自觉理亏。孙子外孙都是亲骨肉,但不能疼外孙就把孙子给忘了,没了分寸,反而令人反感。疼自家女儿,也不是这样不辨是非地疼,自己的女儿不去教育,反而教育儿媳,更何况儿媳并没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这样的婆婆,不是故意找茬,平白无故地挑刺,挑拨姑嫂、婆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新面纱观点:

家庭生活中,许多矛盾,都是双标造成的。比如,婆婆不喜欢儿媳不做家务,可却让儿子多休息,就算赖在沙发上,不帮一点忙,也不会有意见。比如,女儿可以在娘家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婆婆不会有意见,但如果儿媳回娘家,超过三天没回来,又是一番嘀嘀咕咕,不高兴。

无论是婆媳矛盾也好,姑嫂矛盾也罢,如果不是其中一方太多事,太计较,太算计得失,又怎么会将关系闹僵?

如果婆婆能够体谅儿媳的不容易,将心比心,在姑子看到红包,觉得有点少以后,婆婆这样说:“你哥嫂这几年买房欠了不少债款,连亲儿子都舍不得买太贵的东西,你别介意”,事情的结局是不是完全不一样。

婆婆体谅儿媳的辛苦,从而传递这种善解人意,姑子也会释怀,也会体谅嫂子的不容易,甚至学着记住这份人情,在有机会的时候还回去,礼尚往来,是不是显得更懂事,更识大体。

不管是谁,我们都别只做那个手心向上只会收取,不会递出的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