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蚯蚓吃秸秆 吐出“黄金”来

 liying07852 2021-07-11
蚯蚓吃秸秆 吐出“黄金”来

通河村民凭借养殖蚯蚓,踏上了循环农业的致富路。

进入盛夏,高温天持续,通河县祥顺镇迎来了新一轮丰收:智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收获了第一批北药“地龙”。乡亲们学会了新技术,利用牛粪秸秆混合养殖蚯蚓,不仅收获了北药品种,还生产了大量上等有机肥。凭借养殖蚯蚓,踏上了循环农业致富路。

小蚯蚓助力经济环保双赢

随手挖起一捧泥土,指缝间瞬间“溜”下十几条肥硕的蚯蚓。智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屈耀明告诉记者,这是合作社去年引进的养殖项目,今年结合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开始规模养殖北药“地龙”。养蚯蚓的这些“泥土”是牛粪与稻草发酵后的混合物,土里面养的蚯蚓叫“太平2号”。蚯蚓吃掉农业废弃物排出的粪便,含有丰富的腐植酸、黄腐酸和微生物菌群,是上等的有机肥。这些有机肥将成为第二年大棚育秧的底肥,多余的肥料还可以运进菜棚、花棚,当作育苗土。

可别小瞧小蚯蚓,它是自然界的“分解者”,能使农业“垃圾”变废为宝,助力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蚯蚓浑身都是宝,可整只入药成为中药材“地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屈耀明曾算过一笔账:每栋大棚可年产蚯蚓5000斤,每斤价格5元钱,1亩地能净剩2万多元。

“蚯蚓喜欢潮热环境,眼下正是它的生长'黄金期’,每月就能收获一茬,一直持续到11月。蚯蚓繁殖一茬后,就要再往上铺一层秸秆、牛粪,只要'料床’养分足,它们就不会往外跑。”正在棚内作业的技术员屈淑香向记者介绍,项目引进之初,合作社就与药厂签订了回收订单,不用担心销路。

水稻育秧棚变身“聚宝盆”

近年来,随着北药产业的蓬勃发展,中药材的价格连年走高,黑土地上的中药材受到全国药商青睐。药厂推出“公司+合作社”的养殖产业化模式,免费提供技术帮扶,带动农户养殖蚯蚓,形成了一整套生产与销售链条。通河县祥顺镇的乡亲们牢牢抓住了这个致富机遇,将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高效运行起来,水稻育秧大棚正在变成聚宝盆。

智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将蚯蚓养殖与有机水稻种植、宿根花卉栽培结合起来,形成一条生态循环产业链,不仅解决了农村畜禽养殖粪便污染的难题,还获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祥顺镇新乡村7000亩有机生态稻田的肥料都由蚯蚓产生,村集体“百亩花田”的宿根花枝繁叶茂,也得益于此。

在通河县祥顺镇,蚯蚓养殖成为循环农业产业链条的重要一环,为秸秆肥料化利用找到了新出路,助力了生态宜居环境的打造。屈耀明说,明年合作社将继续扩大蚯蚓养殖规模,开启“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更多农户加入蚯蚓养殖,持续完善生态循环产业链,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以绿色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