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女性居多的公益行业却总是留不住女性?

 吕杨鹏 2021-07-12

摘要:女性要兼顾工作和家庭,男性只要赚钱就好,什么道理。

我采访肖肖的时候,她刚从一个做工伤服务的公益机构离职。她从大学毕业起就在这家机构里工作,原本想着骑驴找马,边工作边考公务员,没想到一干就是5年。现在离职主要是因为经济压力。

是什么样的理由让她坚持工作了那么久?她能从5年公益经验里带走什么?公益行业的薪资低,为什么她仍会推荐年轻人加入呢?作为女性公益人又有哪些特殊的感受呢?希望这篇采访能给对公益行业感兴趣的人一点参考。

这份工作教会我热爱和关怀


于磊:你在工伤公益机构里面快五年了,怎么想到要离职?

肖肖:离开是想给自己多一些机会。

我是2016年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公益圈的,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收获了很多成就感和价值感。但因为我对经济方面也是有期待的,希望往其它薪酬更高一些的行业去尝试一下。我内心还是热爱、认同我之前的工作,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人去参与这个行业。

于磊:能说说你的薪酬是多少吗?

肖肖:刚进机构的时候,3000多不到4000,现在的话有6000了。但扣了社保、公积金,其实到手也只有4000,正好是我家里四口人一个月的必要支出:租房1000,小孩的花费奶粉和纸尿裤之类的至少1000,还有吃饭两三千,然后工资就差不多花完了。

本来我和我伴侣的目标是花一个人的钱,存一个人的工资,但到了年底会发现其实做不到。我们两个是农村家庭出身,老人没有社保保险什么的,将来养老、医疗都有一些压力。所以,我想换一个收入更高的工作。

图片

于磊:可以说说你当时进入公益行业的契机吗?后来又为什么待了这么久呢?

答:当时我是想考公务员,准备先找一份自己可以快速进入的工作。刚好看到这个机构有招聘信息,就去了。因为招聘信息上写着工作时间是5天、每天8小时,我觉得业余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方便备考。

进来后,了解到其实机构对于我是有期待的。他们希望把我培养起来,承担一些责任。无论是从入职还是到我离开,机构对我是有很大的认可,很大的期待的,同时也是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这个工作的认同感,就一直做到现在了。

于磊:你在机构里所做的工伤工友服务,具体是怎样的一个工作?

肖肖:这是一个开拓视野的过程。虽然大家好像都知道职业病,例如“鼠标手”之类的,但在法律上这并不是职业病。但我进入到这个行业之后,才发现做职业病诊断的过程是很困难的。

我所接触的服务对象,我们需要给他提供很长期的一个服务。从一开始和服务对象的接触、甚至一直到ta离开人世,整个过程都需要服务,因为确定诊断的时间特别长。而在诊断之后,仍然有很多权益性的问题。例如有些对象的病需要长期治疗,也许是没办法治好的,或只会越来越坏的,还有可能今天看着健健康康,明天大出血就去世了。

所以那时候总感觉到各种冲击,原来自己过去所理解的职业病,跟我现场看到的不一样。在工作的第一天,我跟着同事去走访病友,那时才了解到职业病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原来有那么一个群体在。原来这些病友他们有很多很多困难,不仅只是权益方面的困难、还可能有心理上的困难。

自己也才发现白血病有很多的种类,而不同种类的治疗方案都不一样。有些只需要化疗,大概十来万块钱可能就治好了。但有一些可能需要终身服药,比如格列卫这些药。另外还有一些不得不去做骨髓移植,但骨髓移植又是有风险的。

虽然我现在离开了,但从情感和责任方面,我都不希望机构因为人员流失或经费问题放弃服务工伤工友。

图片

于磊:你工作所接触到的职业病患者,他们可能大多是重疾、可能面临死亡等严肃沉重的状态。当时你作为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第一次接触这些重病工友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呢?

肖肖:我第一次接触的病友,他们已经是多年患病的老病号了。一年365天,可能有300天或者说250天都是住院。但是你在他们身上是看不到很悲观的心态的。医院附近有一个村,不管是我所接触的服务对象,还是其它病友,有一些需要长期治疗的人都会住在村里,他们日常就像一家人一样,一起吃饭一起煮饭,并没有展现出病人的状态。

工伤工友们那时候会经常打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但那里的科室主任不喜欢他们经常聚拢在一起打牌,工友们可能就答应一声好的,过一会又聚在一起,看起来像小孩子跟大人玩一样。他们讲起这些事情讲得很快乐,觉得好像即便是住院,但是有朋友或者说有跟一起同病相怜的人,好像也很快乐的感觉。

这些工友是已经诊断了职业病了,所以有一些会有一些伤残津贴,有一些有一笔赔偿金。认定工伤之后,ta的工资还是继续发的。

于磊:所以比较困难的是职业病的认定是吗?

肖肖:不同的工友,每个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有一些在刚开始申请诊断的阶段,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可能就是对法律不了解、或者很多资料是缺失的、或者说在诊断的时候没有配合,整个过程就很困难。还有另外一些病情比较严重,但是没有钱,因为他们没有权益保障。其实法律规定,如果疑似疾病的话,可以有一个疑似疾病通知书,凭这个通知书实际上是可以得到一些保障的。

还有一些是程序的问题,职业病前期诊断的时间很长,快的话可能半年、慢的话两三年都有可能。在这样一个时间段里面,他们是没有太多的经济来源的。

然后有一些可能已经认定工伤的,心态就轻松一些,困难存在于ta与病友之间。比如相处的过程中有矛盾怎么进行处理?心理方面的问题怎么处理?病了那么久,作为照顾ta的人,家属实际上也是有心理压力的,这些又该怎么处理?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需求。

于磊:服务人群那么广,并且需要提供那么多的服务,你们的人力上会有困难吗?

肖肖:我们机构之前有三四个全职同事。我们实际上不仅仅做职业病,还会做一些再就业指导的工作和一些劳动争议的处理。不同的同事,负责专门接待不同的个案,我是专门负责疾病的个案。

我怀孕之前,能正常开展一线实务工作的时候,每个月都会有一个新的个案进来,一年下来会有10~12左右个案,然后其它关于劳动争议的就更多了。我服务的对象可以理解为是需要长期陪伴,甚至陪伴到离开人世的。我从业快5年了,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很多病友都已经去世了。

于磊:经历服务对象的死亡,你是怎样的感受呢?

肖肖:第一次应该是在17年的时候,我工作的第二年。我和病友们一起去送他。这是给我带来很多力量的一个个案,也是支持我能不断地再去服务其他人的力量来源。因为他给了我很多的肯定,让我觉得我在服务的过程中是有在用心地、是真诚服务他的,他有给到我这些反馈。

经历了他的离世,我只能说很无常。因为之前我有经历过妈妈去世,所以死亡对我来说并不是恐惧。我只是没想到,昨天还好好的人突然就去世了?但我后来比较关注的一点,是在他生前的时候怎么样去满足他的需要,而不是说死后我怎么去追忆他,还是得关注自己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于磊:你对这样的公益服务有什么样的期待或者目标吗?

肖肖:我觉得做公益不应该是几个工作人员在做,而是所有的人一起去做。比如我们机构关注工伤群体,所以我们也希望服务对象可以参与进来。不管以哪一种方式,都可以去参与公益,让事情有所改变。不管是让你个人有改变,还是让你身边的群体有所改变。

5年的从业经验,带来的是什么呢?


于磊:这是一个助人的工作,感觉压力挺大的,你会如何调整自己呢?

肖肖:我其实会很快调整过来,因为团队里面有很多的支持。遇到困难的话,我们都会和同事们探讨交流,是一个很开放的空间,大家都可以表达,是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我也比较享受大家在工作中一起去创造知识、去决策的这个过程。

图片

于磊:除了这种团队文化外,还有别的对你影响比较大的么?

肖肖:我的工作环境很纯净,没有什么利益矛盾,所以我会花更多的时间去关注别人的需要:ta需要什么心理支持,ta为什么会泪流满面,ta为什么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之类的。举个具体的例子吧,比如我现在在兼职做助教老师,有很皮的孩子,也有乖乖的,但我可能不会因此区别对待,反而会更关注的一点是:为什么?

于磊:这似乎是公益人的一种思维,就是会关注为什么,追问社会现象背后的原因?

肖肖:是的。

于磊:这个行业普遍低薪,你还会鼓励年轻人加入么?为什么?

肖肖:刚入门时候会低薪,但其实我觉得还好。对于刚出来工作的人来说,这个薪水也算友善。只是到了后面,如何给从业者后续的支持?有怎么样的培养计划?怎么一起进行职业规划?这对于从业者个人和行业都很重要,只是目前这些资源很缺少。

于磊:对想进入这个行业的人,你会有什么建议吗?

肖肖:没有太多的建议,但想鼓励大家多到基层,去感受一下人生的冷暖。分清“虚的”、“实的”很重要。有一些公益,其实在搞虚的事情。但只有真正做实事,才能感觉到在帮助到别人。我过去做事时会有这种不断反思的过程,去分辨我们到底在搞虚还是做实:为什么做这个事情?怎么去做这个事情?做这个事情最后是带来了什么变化?对于社区,或者说对于整个利益相关方有什么变化?

为何公益行业女性从业者居多?


于磊:公益行业中女性从业者比例挺高的,你觉得是为什么呢?

肖肖:确实是挺多的。首先一个行业对于工作也会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可能会希望你耐心、有亲和能力、愿意交流,善于沟通。大家通常的固定印象下,都认为女生更有亲和力、更细致一些。但其实需要长期相处才能知道这个人是否真的是这样的性格?另外这个行业相对来说属于比较稳定的行业,可能很多女性希望能找到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即便工资不高,但能兼顾到家庭的。

于磊:你怎么看女性需要“兼顾家庭”?

肖肖:这个我是完全是不同意的。只能说在这个社会普遍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甚至是我服务的对象,他们给我的感受通常就是:我一男的多挣钱就好了,你女的多挣少挣没关系,只需把家庭照顾好就好了。但为什么女的就要考虑家庭去找工作呢?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的,不管男女。

图片

这个其实也是我个人很大的困难,我一直都想进行反抗。我跟我伴侣是一起高中毕业,又是一起大学毕业的。现在他有他的工作,我也有我的工作。但在他的角度他也是觉得我薪水低没关系的,可以多照顾一下家庭,挣钱的事情他来负责就好了。但我肯定希望说他也应该一起承担家务。不能因为工作,他就享受一下亲子时光就好了,别的都不做。

过去我们两个还没有小孩的时候,我们两个是会一起分工的。现在因为我婆婆过来一起生活了,就不一样了。过去在他们家,一直都是妈妈在做很多事情,已经变成习惯了。婆婆的加入感觉好像打破了过去家务分工的平衡,我有时候也会很困惑。

婆婆她可能就是觉得:自己的儿子上班的时长很长,晚上加班到九点,他回来需要休息一下,不需要干太多的活,自己来干好了。这我是完全不同意的,我可以体谅他,但你不能认为这是应该的。

可能目前他没有太多的精力能兼顾得到,但首先需要有这个意识啊,而不是变成不需要兼顾家庭。这个我是不能接受的。所以我和他在一起到现在有小孩,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斗争。我也时常跟他分享我的感受:我也得上班呢,有时候我也得加班。不只是你在赚钱,我也在挣钱呐。

于磊:希望换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是不是也有想要和丈夫取得平衡,让自己的付出被看到的这种需求在?

肖肖:未来的工作,我希望是月入过万吧。当然也是因为有很多家庭经济压力的因素。但同时,我会觉得收入高了其实会影响到身边的一些人的。别人就不会觉得,这个房子是你老公挣的钱买的。

我也一直很困惑为什么别人就觉得我老公很棒啊,把房子盖起来了。为什么大家就没有想到我在这个家庭里面的付出?我在照顾小孩方面的付出?他下班回来之后我还要照顾他的付出?很多人其实没有这种意识吧,所以我就很期待我的工资是高的,那我就能让别人改变这种看法。

还有,我的小孩是女孩子。我会跟老公讲,你要给女儿做个榜样,难道你希望以后她找男朋友的话,家务活都是女儿干,你会高兴吗?我也会希望自己的家庭给女儿一个新的榜样,不希望看到都是妈妈在干活。

图片

于磊:你期待的是怎样的分工呢?

肖肖:首先,我觉得每个人都是有工作的权利,可以去追寻自己的梦想,这个权利应该是平等的,而不是要强加一些条件,比如让女性多兼顾家庭这个东西强加在我身上。

如果有一天我们两人工作都很忙了,那可能都没有办法太多时间去照顾家庭,我觉得这个是可以协调的。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一起去承担、一起去解决。我不相信如果我们两个都是有共同目标的话,会一点时间都没办法挤出来,或者说只能由我、由女性来挤出时间,男性就不用去牺牲?

从小,我印象中的妈妈,是村里最勤快的一个妇女。我印象中她很早就需要起来煮饭,吃完又跟着我爸爸一起出去打散工。所以我觉得妈妈在家里面是很辛苦的。直到我妈妈去世之后,奶奶就担任起类似于妈妈这种角色,也开始做很多的家务活,做很多的事情。当然,我的父亲和丈夫也是很勤劳的人。但反正我的生活经历里面,我是觉得妇女一直在承担很多的家务活,同时又得去工作。不仅仅是我妈妈和我奶奶,然后我还看到我的婆婆,她也是一样,

图片

本图由受访者提供

这种例子在我的身边特别多,可能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九个都是这样,妇女们真的很辛苦。我自己生了个女儿,我不希望以后我的小孩在这种氛围里面长大。我希望她有这种意识,不管未来她要如何生活,我得让我女儿有一种性别平等的意识,让她会感觉到她成长的环境是性别友善的,那以后她遇到性别不公平的事情,会有勇气有意识站出来。

这样的话她会更快乐,有更多可以选择的权利。所以未来我会很期待能够给我女儿营造这样的一个氛围。

◇   ◇   ◇



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并保留以下作者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