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浒传》助读(七)

 小溪语文 2021-07-12

《水浒传》助读(七)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这一回需要注释的少。

补充注释:

P57馔(zhuàn):饭食。

P60稔(rěn:庄稼成熟。丰稔即丰收。

P61睽(kuí):同“暌”,隔开,分离。

重要订正:

P59页第一行末尾“一发结果了那斯”,其中“斯”字明显是“厮”字之误。

P60第④注释得对。只是“知客”这个词早在P38倒数第四行就出现了,应该首先在那里下注。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补充注释:

P63“莫不要圞(原书方框里是个“栾”)洒家”中的“圞”

查《现代汉语词典》,知道该字读luán,有两个义项,一是“圆”,一是“整个”,哪个也解释不通。

这个字其它版本都作“攧”。不知此本依据的是什么。

P64咶(guō):声音嘈杂,吵闹。

P66扳(bān):使转动。

螟蛉(mínglíng):比喻义子。

P68撮(cuō)。

没撩没乱:心情烦乱,理不出头绪。

P70斡(wò):旋转。

P72太阿(ē)、巨阙(què)、干将、莫邪(yé):都是古剑名。

重要疑问: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拔法?

首先我看了电视连续剧,无论是1998版的,还是2011版的,拍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这一情节,都是拔葱、拔蒜、拔萝卜的拔法——弯腰、双手搂抱,拔。我觉得这不是施耐庵写的原意。

那让我们来仔细读读原文。

“智深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

请特别注意其中两处地方:“把身倒缴着”和“却把左手拔住上截”。

什么是“倒缴着”?正常的头向前弯、俯身弯腰的动作,叫“缴”。那么“倒缴”就应该是不太正常的、头向后仰、向后弯腰的动作。

“却把左手拔住上截”,说明左手和右手不在同一个地方。如果在同一个地方,左右相对,或者上下稍微错一下,都用不着这个“却”字。

经过想象和模拟,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情景应该是这样的:鲁智深背对这棵树,身体后仰,用肩膀或后背抵住树,右手向下抓着接近树根的地方,左手向下,越过肩头,抓住树干,“把腰只一趁”,就是一挺腰。齐活了!树被拔起了。

这种拔法,有点类似纤夫的拉纤。拉纤使船向前移,倒拔使树向上移。

如果是普通的拔葱、拔蒜、拔萝卜的拔法,根本用不着“倒”字。你正常“拔”就行了,何必说“倒拔”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