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验收标准

 主题公园设计 2021-07-12

     根据国家旅游局创建示范区文件、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2016旅游工作会提出的要求,形成以下8个方面1000分的验收标准,四个基本标准为准入门槛,总分750通过验收。

       这四个基本标准分别为:旅游对当地经济和就业的综合贡献达到一定水平、建立旅游综合管理和执法体系、厕所革命及其他公共服务建设成效明显、建成旅游数据中心。而8个方面的验收标准,则分别从地方政府重视和推进程度、旅游业发展情况、旅游产品特色、公共服务体系、要素配套、环境保护以及旅游安全、文明和游客满意情况作出了要求。


考核指标

指标细则

(一)推进全域旅游改革创新的力度与效果(130分)

(1)推进旅游发展综合协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30分)

建立旅游领导协调机制,设立旅游委或类似综合协调管理机构等改革。

(2)旅游综合执法改革创新(30分)

鼓励设立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工商旅游分局或类似功能机构等。

(3)推进旅游统计改革创新(30分)

鼓励设立旅游数据中心,建立全域旅游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数据统计体系。

(4)推进旅游用地政策改革创新(10分)

包括用岛、用海、荒山荒坡利用

(5)推进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改革创新(10分)

 “多规合一”将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划、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规划融合一体,实现一个市县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6)各种改革创新先行示范(每项5分,最高20分)

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等、创建国家旅游改革先行区、各级旅游综合改革、专项旅游改革试验区

(二)对全域旅游创建和旅游发展的重视程度(130分)

(1)建立推进全域旅游的领导推进机制,成立全域旅游创建领导小组等类似机制(25分)


(2)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全域旅游创建工作。(30分)


(3)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实施方案,将全域旅游创建纳入考核,明确责任分工,加强考核督办(30分)


(4)召开推进全域旅游创建会议、开展相关培训和宣传(20分)。


(5)制定支持全域旅游创建的文件,设立专项经费支持旅游发展(25分)。


(三)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贡献(120分)

(1)旅游业对当地gdp的综合贡献比重(30分);

旅游业增加值对gdp综合贡献15%以上

(2)旅游业对当地就业和新增就业的贡献(30分);

旅游从业人数占对就业总数的综合贡献20%以上;年游客接待人次达到本地常住人口数量10倍以上;

(3)旅游对农民居民增收的综合贡献(20分);

当地农民年纯收入20%以上来源于旅游收入;

(4)旅游业对财政税收的综合贡献(20分);

旅游税收占地方财政税收10%左右。

(5)旅游业对脱贫的综合贡献(20分)

脱贫人数


考核指标

指标细则

(四)旅游产品的特色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120分)

(1)有特色鲜明、市场号召力强的核心吸引物(30分);

(4a、5a、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等)

(2)年接待游客的数量、过夜游客的数量和比重(30分);


(3)旅游产品、业态类型的多样性、丰富度、旅游产品的空间覆盖度(20分);


(4)旅游产品的空间组合度和不同空间区域的差异性(20分);


(5)旅游产品的不同季节的时间组合(10分);


(6)全域旅游品牌的整合宣传推广力度、品牌知名度(10分)。

旅游宣传片、旅交会、旅博会性质宣传推介、旅游文化节庆、旅游活动赛事、专题推介会、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宣传、品牌知名度等。

(五)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程度(130分)

(1)旅游交通覆盖便捷程度(30分);


(2)旅游厕所覆盖便捷程度(30分);

旅游厕所数量,A级厕所数量

(3)旅游集散体系的完善程度(20分);

旅游集散中心数量、分布、级别

(4)旅游信息化和旅游咨询服务体系完善程度(30分);

智慧旅游系统覆盖比率、旅游咨询中心数量分布、

(5)旅游标识体系与自驾车服务体系。(20分)

旅游标识系统设置、布局、设计制作、维护。中英日韩文对照。自驾车服务体系服务中心、标识系统、景观小品、餐饮、住宿、厕所、废弃物处理、停车场、娱乐场地及活动安排。

(六)旅游服务要素配套及旅游+新业态水平(130分)

(1)旅游住宿配套完善程度(15分);


(2)旅游餐饮配套完善程度(15分);


(3)旅游购物配套完善程度(15分);


(4)旅游文化娱乐休闲配套完善程度(15分);


(5)旅游交通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6)旅游导游服务配套完善程度(15分);


(7)旅游+新业态发育程度(40分)。



考核指标

指标细则

(七)旅游安全、文明、有序和游客满意状况(120分)

(1)旅游安全状况(30分);


(2)旅游市场秩序(30分);

(旅游投诉、投诉处理、旅游诚信经营等情况)

(3)文明旅游程度(30分);


(4)游客满意度(30分)。


(八)旅游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整治(120分)

(1)旅游资源遗产保护(20分);


(2)生态环境保护(20分);


(3)重点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与控制(20分);


(4)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绿色旅游认证(20分);


(5)旅游企业节能减排(20分);


全域旅游整体发展现状

 2017年8月3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阐述了全域旅游从创新到突破取得了七方面的阶段性成果:

从发展战略上,全域旅游开创了旅游发展的新路子;

从发展定位上,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空间布局上,全域旅游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得到广泛实践;

从体制创新上,全域旅游创造性地探索了“1+3+N”旅游管理新体制,有力推动了现代旅游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

从旅游供给上,全域旅游丰富和提升了旅游产品体系,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旅游产品的新需求;

从公共服务上,全域旅游在“补短板抓提升”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健全了综合目的地服务体系;

从市场促进上,全域旅游整体营销创新推进,成效显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