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0712教学手记——关于宏大话题认知能力的培养

 晋诺工作室 2021-07-12

宏大话题一般指重大事件、政治观点、具有时代特征的思想意识、关于人类的一些永恒主题等,因为它站位高、涵盖广、内涵丰富,因此,我们称之为宏大话题。宏大话题对于中学生写作来说,难度在于不了解、无认识、难表达。因此,要写好这类作文,必须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首先,培养关注重大事件的意识。内卷化的学习往往把视野限制于教材与试卷,但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内涵变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传播”,这些要求告诉我们,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试卷,而要积极走进当下的生活,要时时关注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在这个问题上,确实要具有“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的思想意识。这几年来高考作文把很多重大时事节点(建国、五四)、重大事件(汶川地震、新冠疫情)重要人文理念(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重大科技发明(天宫一号)等等都纳入了考题范围,充分说明当下生活的热点话题是考生必须知晓、熟悉、理解的。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关注社会思潮,已经成了中学生的必修课。

其次,寻找丰富的宏大话题资源。关注宏大话题,先必须有宏大话题的资源。其实,从社会角度看,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资源,媒体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关键看我们是否有意识,是否真的想去获取这些资源。我们至少可以做到以下两点:

读一份大报。目前来看,报纸还是最优质的话题资源,因为,它的信息量、真实度、准确度是其他媒体无法相比的。比如,一个版面的报纸,能有多少信息量呢?笔者曾做过这样的统计,2017222日的《光明日报》上的主要信息有:霍松林教授的做人治学观;口袋书是怎样的书;《了不起的盖茨比》是如何火起来的;文明与宗教的关系;什么是主动学习;美国学生如何安排时间;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四个关键词;自动驾驶;全球化时代对教育冲击;微电影中的大世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推动中意合作迈向更高水平的根本动力;传承艺术才是最好的追忆;新民谣的文化内涵等,包含了文明、文化、艺术、教育、党史、交通,一张报纸打开了世界的大门,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许多宏大话题的内容。不仅如此,里面的好多整版文章,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自成体系。比如,对《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研究,让我们发现了现在许多治国方略的源头,从而对当下许多宏大话题,比如抚贫、农村改革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种深刻的解读则帮助我们提升认知能力。读报,应该成为当下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随手翻翻。有些宏大话题是人类永恒的探讨主题,比如劳动、友谊、爱情、责任、正义、爱国等,这些都是要永久思考的宏大话题,人们的艺术创作也主要是反映这些宏大话题,而且是用各具特色的形式来表达的,有助于帮助我们提升认知水平。随手翻翻是古人提出来的一种阅读方式,看似漫不经心,实则非常有价值。随手翻翻,不是带着必读完一部书的重担去阅读,轻松自由,浏览面宽广,可以增加认知的宽度,而且在随手翻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一些一见钟情的语句、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随手摘记下来,积累到一定的量,再去分类整理,对提升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笔者坚持多年让学生每天有五到十分钟的随手翻翻式阅读,效果良好。

再次,建立宏大话题的认知框架。作为普通民众当然也喜欢看新闻、听广播、上网,但是他们往往是一种随意式了解,作为一种现代生活方式存在。中学生对宏大话题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要深入、系统地把握,要具备较高的宏大话题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对宏大话题要有自己的认知结构,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社会生活纷繁复杂,对宏大话题的归类,有最为笼统的方式,很多教辅资料大都是采用这种方式,科技、政治、文化、历史等。这种划分方式并不能反映个人对宏大话题的“认知”结果。因此,我们要对宏大话题进行自我定义、划分、归类。新冠疫情,这个可以载入人类历史的重大事件,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类的一次沉重的悲剧,它对人类的危害、人们在疫情中表现出的丑陋、科技对它的无能为力等都可以证明;也可以把它看作是人类自我成长的生长痛,它让人们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顽强,也让人们认识到了只有携手并肩才能与那小小的病毒对抗;也可以从它看到人类处理公共卫生事件的经验与教训,进而,为未来的发展积累经验等等。当这些宏大话题被个人的认知重新界定后,这些宏大话题才能真正进入写作的表达中去。进而,按照自己对若干宏大话题的认知结果重新划分类别,并搭建起自己对这个社会、世界里的宏大话题的认知框架。比如,“给人类敲响的警钟”一类,我们可以列入:新冠疫情中的死伤人数、经济损失、社会生活的影响;人工智能应用中出现的去隐私化、信息茧房等负面效应;拼搏奋斗励志发展背景下的躺平现象等等。依此,在建立起自己对宏大话题的认知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地延展、扩充这一认知框架,慢慢就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拥有了世界观与方法论,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运用思辨性写作深化认知。认知水平是以思辨能力为核心的,思辨能力要用思辨来训练。思辨性写作大致可有两种类型,一是口头的讨论,一是书面的写作。

口头讨论是大家最喜欢的交流方式,它自由、热烈,针对性、对抗性强,是练习思维的周密性、灵活性、深刻性、创新性的绝佳方式。但要把它变成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还需要认真规划、组织。比如,住校的同学可以每周拟定一个话题,就寝前作十分钟的讨论,围绕一个话题连续讨论一周,会发现,对这个话题的认识角度与理解的深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把这些变化的内容仔细梳理出来,就可以看到逻辑思维的成长过程,从而获得认知经验。如果能对一个学期二十多周的时间整体设计,形成序列,就形成了一门不错的认知能力训练课程。

书面写作是常规训练方式。但这里,我们不是指的考场作文,而是指真正的专门指向认知能力的训练。这样的训练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整理材料。平时在课堂里写作文,往往是直接拿到题目就写,写作内容是凭着大脑中的积累完成的。其实,这是一种比较浅层次的训练,要提升认知能力,必先有对宏大话题的专门研究,因此,此项训练的第一步是围绕宏大话题搜集材料,材料越多越好。注意,材料不是我们原来所说的论据,而是与这个话题相关的背景、阐释等材料,这些材料会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宏大话题;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归纳、解读,将使我们产生新的认识。二是观点写作。针对宏大话题只写自己的认识观点,而且是反复不断地写,让观点越来越深刻,内涵越来越丰富。这是一个逼迫思维由肤浅向深刻发展的重要方式。当我们针对一个话题写到十个或更多的观点的时候,我们认知就非常丰富了。三是深度写作,所谓深度写作是指有足够的逻辑层次和足够的长度,不以八百字为标准,有可能要写上两千或三千字,这样会较好地促使写作者形成丰富的思维过程,当然,认知能力也就会得到相应地提升。

认知能力代表着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解释深度,它是写好作文的灵魂,我们应该用心练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