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松蔚——父母真的只是为了孩子吗?

 我的书海601 2021-07-13

图片

图片

有一天,我和一位老师谈到养孩子的烦恼。

我很懊恼地发现,我对女儿表现出的不耐烦,其实是在处理我自己的冲突。我有点自责,让女儿负担了不该她承担的东西。我的老师非常体贴地宽慰我:

“没事,孩子从来都在负担不属于他们的东西。当初就是为了满足大人才被送来这个世界的。根子上已经这样了,后边还在乎多那一点半点吗?”

这句宽慰真是温暖人心……凉透脊背。

我一开始难以接受这个说法,听上去太刺耳。刺耳是因为它刺破了一些真相。

……

我现在认识到,任何一个为人父母或者打算做父母的人,都在承担某种无形的压力。

一个不言自明的压力就是:你必须从孩子的利益出发,考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切为了孩子”。

这不止是道德上的暗示,甚至被认定为斩钉截铁的事实:父母就是无私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这些观念导致我们对很多真相视而不见。我也是当了好几年的父亲,才敢于说出我真正的想法——

从头到尾,我是在为了我自己。

图片

所有育儿理论都在讨论:“怎样做才可以对孩子最好?”

专家们围绕这一点发出了太多让人战战兢兢的警告。

这样做对孩子好,那样做对孩子不好。

很多说法甚至自相矛盾

……

很多专家试图让父母相信,自己随随便便出点错,就足以毁掉孩子的一切努力。

……

当然,父母还是会担心:

“孩子确实没法为自己负责啊?”

“这么小怎么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万一他吃喝嫖赌怎么办?”

出于这些担心,对孩子进行引导和规范,是父母天经地义的职权。

而这些规范,与其说是为了“未来的孩子”,不如说是在安抚“当下的父母”。

毕竟,谁又有什么本事断言未来呢?

图片

……绝大多数育儿文章、育儿理论……

它们把孩子们看得太无能,又把父母的位置抬举到无限高。

这种扬抑反而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父母成为自己,使用自己。

…………

我们的文化语境里,做一个“好妈妈”、“好爸爸”,要比做“自己”正确太多了。

父母做什么都是为孩子。就算伤害孩子,剥削孩子,也打着“为了孩子”的旗号。——不累吗?带孩子本就不易,更何况时刻还要哄骗自己。

……

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大概都会时不时地有这种感叹:我们自己也是孩子,始终在变好,却始终没有变好。不仅称不上完美,甚至都未必合格。大家都走在路上,带着各自的欲望、创伤、无知,和局限。现在这样,以后也是这样。

虽然是会变得更成熟,但我们都诚实点吧:谁也不可能在二十多岁三十多岁的时候,从当上父母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做到如如不动,了了分明。

孩子是一个小小的旅伴,他遇到我们,说:“一起走一段吧!”

只是一次相遇。我并没有变成不同的人,也不必逼自己假装那样的人。我仍是那个不成熟的我,仍在走自己的路,不曾占到他的路上。

图片

我们各自在路上摸索,也相互利用。父母利用孩子,探寻我们作为“父母”的课题;孩子也利用父母,实现他们的成长和独立。这段路上有真挚的爱,也有伤害,有争吵,也有合作,有奉献和牺牲,也有委屈和愤怒,有叛逆,有感恩,或许还有持久的怨恨……但归根到底,也只是一段路的缘分。

但愿他们一期走完这段路的时候,父母仍然还在做自己。

他们问自己:“我在这段路上得到了什么?是不是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我?”而不是越俎代庖地想:“我有没有替孩子找到他最好的路?”

做了父母,你还是自己,你一直都是你自己。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