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望安山文学】梁国政 || 老尹回乡 (散文)

 望安山文学 2021-07-13
 主编:非   


尹廷勇离开县一轻领导岗位后,虽然离开县城随子女到宜宾市区居住,依然“身在曹营心在汉”,心里仍然牵挂着珙县建新村那片热土。在他的心里,乡亲们用水用电、公路改造危房住宅改造、青少年思想教育,统统都装在自己的脑海里,一系列问题还需要他去帮助解决。为了尽快落实尚未解决的问题,虽已耄耋之年,却不顾年事已高,在居住地与家乡100多公里山路上来回奔波,20多年从未停止过。
他从解放前的一个看牛娃,成为国家干部人民公仆,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他的。纯朴的思想感情,使他永远不忘党的教导,不忘对党和人民的那份深厚感恩之情。有生之年,有机会参加脱贫攻坚战,在攻坚战中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夙愿与向往。他曾经是五十年代县里的老劳模,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老干部,初心不忘牢记宗旨,决心将暮年献给希望的田野,献给生他养他的那片黄土地。
为了使乡亲们深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尹廷勇自费订了大量报刊,将脱贫致富文献资料分类后打印成册,搬回老家挨家挨户送到每个家庭,并且认真组织村民学习党中央指示,使党的方针政策深入民心,迅速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农户家庭。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指导村民走向致富之路的智慧库。老尹按照自己计划与思路,购置了大量书刊,在老宅辟出一间屋子,打造成《玉堂书屋》,专门提供给大家学习、查找资料。
书屋内,法制宣传《警示录》,以及《家训》张贴、悬挂于墙上。窗明几净的书屋内桌椅俱全,窗外视野开阔空气清新。新做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种类型图书和少儿读物,党的方针政策精选复印资料。引导村民走向致富之路的图书,像指路明灯和精神食粮,满足了村民的求知与欲望,起到了潜移默化,增长知识的重要作用。也使少年儿童们在假期内,有了增长知识,阅读健康图书的学习场所。
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劳动模范,尹廷勇坚持用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英雄模范人物、法律知识和乡规民约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20多年来,建新村村民能够做到路不拾遗自觉遵纪守法,在清洁无暇的土壤里不断形成良好社会风气,正是受到了正确思想的引导和教育产生的结果。
功夫不负。在党的富民政策和扶贫攻坚政策引导下,村民们用勤劳与汗水,换来了一幢幢崭新庭院与楼房。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在建新村蔚然成风。党的政策,带给了村民幸福美满的新农村,新生活。
建国70余年来,全村数百户人家,包括已经搬迁到村外各地居住的近百户村民,上百名外出务工和工作的人员,没有出现一例违反党纪国法的案件。
勤劳朴实的村民十分自豪地说:“我们能够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全靠党的富民政策。同时,更少不了尹老前辈20多年来,为我们无私的奉献与辛勤付出。”
……

 

正在“玉堂书屋”看书的少年儿童们(作者提供)              


作者
简介
梁国政,宜宾市人,市作协会员。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作品散见报刊及网络,收入《文华杯全国小说征文选》《相约北京征文精品选》《那一片云》《蜀南新闻选》《山南圣地》《从这里进西藏》《我们的保护野生动物故事》《宜宾百科全书》《宜宾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