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通辽日报首席记者 郝文秀 记者 杜强 执着,就像是一种魔法,拥有它,你能够完成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获得满满的成就;执着,是一种魅力,它会让不平凡的人生变得光彩照人;执着的人,你可以从他前行的步履中感受其人格力量,从而被他的事业所吸引。 一方水土滋养一个人,一个人憧憬一个梦想,一个梦想富饶一方水土。李和怀着将科尔沁肉牛产业做成强市产业,富民产业的梦想,在科尔沁大草原上挥洒智慧、热血、汗水,付出辛劳、精力、岁月,勤于筑梦、追梦、圆梦,用富民产业托起贫困群众的幸福梦。他说,农牧民是科尔沁牛业的根,他们的美好生活是企业梦想的一部分。 在将科尔沁肉牛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上,科尔沁牛业敢为人先,全力以赴。他们率先实施“粮改饲”,将青贮玉米等作为肉牛的主要营养饲料,从而保证牛的膘情以及出肉率。公司牵头成立科尔沁农机种植合作社,整合农村牧区剩余劳动力,以土地流转形式鼓励农牧民入社,农机种植统一管理、产品统一收购,在保证口粮安全的前提下,增加饲料资源,提升饲料品质,以规模效益提升肉牛养殖效益。目前,科尔沁牛业流转耕地3万亩,流转草牧场2.1万亩,为周边农牧民提供30万亩代耕、代种、代收社会化服务,代耕代种2万亩,与农民签订了5万亩青贮收割合同,每亩为农民节省成本80-100元。他们的目标是,三年内完成10万亩耕地流转,带动周边农民统一种植青贮玉米,年产青贮饲料40—50万吨,每亩增收200-300元。 “以养带种,以种促养”,科尔沁牛业用现代化的理念发展规模化的养殖业,以种养结合、循环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基础,将肉牛产业链打造成承载育种、种植、养殖、生产加工、销售无缝连接,支撑乡村振兴,带领农牧民致富的全产业链。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这条产业的威力正在显现出来。每年,科尔沁牛业在养殖户手中收购肉牛5000-6000头,涉及200-400个养殖户。2010年-2017年期间,科尔沁牛业为养殖户累计提供贷款担保31315万元,惠及2853个养殖户的82167头黄牛。 采访李和和他的科尔沁牛业,透过企业家的沧桑神情,解析企业发展的起起伏伏,感受初心不改,重新出发的科牛事业,记者从灵魂深处感受到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干成一件事,需要“三牛精神”。 拓荒牛”“老黄牛”“孺子牛”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是家喻户晓的美好形象,是底蕴深厚的文化意象,蕴含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砥砺奋进的精神密码。解读科尔沁肉牛产业和科尔沁牛业发展壮大,一路前行的密码。可谓既有波澜壮阔的远景规划,又有豪情万丈的砥砺前行,也有发展途中沟沟坎坎。最为可贵的是,无论是产业,还是企业,都一路犟着走过来了,迎来了产业发展的黄金期,企业重新出发的新起点。 雄关漫道,惟有奋斗,百折不回,惟“韧”不破。将科尔沁肉牛产业打造成产业牛、强市牛,富民牛,文化牛,需要我们争做“拓荒牛”,勇闯无人区、敢当探路者,以“犟牛”的劲头争下先手棋、善打主动仗,以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成就产业和企业的未来;“越不可越之山,则登其巅;渡不可渡之河,则达彼岸”。科尔沁肉牛产业面临着国外产品接踵而至,国内同行群雄逐鹿的严峻局面,做强做大这项产业,我们必须拿出“吃得苦、犟得蛮”的“老黄牛”精神,拿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把擘画的产业蓝图变为美好现实;科尔沁肉牛产业不管发展何等规模,拥有多大的市场竞争力,检验产业发展成效的最后标准就是农牧民的获得感。将科尔沁肉牛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需要我们发扬“孺子牛”精神,把产业利民富民益民装在心里,让农牧民通过参与产业链,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实现产业发展与民心的同频共振。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在做大做强科尔沁肉牛产业的征途中,需要我们将“三牛精神”装进行囊,以起跑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姿态,以“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合力,在产业发展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
|
来自: 简明n4cefj9chs > 《市场.行业企业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