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中)

 虹72 2021-07-13

转自:山西史文山的博客

诗歌意象中

原文地址: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中)作者:玉鉴琼田一扁舟

古典诗歌中常见意象(中)动物类

1.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1)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意。(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宋)陆游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贺朝《从军行》                       

(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2003年北京春招卷所选诗歌两首:

   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赵嘏《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3)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故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代指书信。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北宋)王安石《明妃曲》

   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北宋)晏殊《清平乐》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   ----(五代)李景《浣溪沙》

   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

  古人误以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   ----(南朝?陈)刘删《咏蝉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

   ----(唐)虞世南《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这首诗借蝉抒怀,以“露重”“风多”喻处境的险恶,以“飞难进”喻政治上的不得意,以“响易沉”喻言论被压制,以“无人信高洁”喻自己品性高洁却不为时人所理解)----(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自然而然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同情之人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于是,不由自主地发出“高难饱”“恨费声”的慨叹)   ----(晚唐)李商隐《蝉》

   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古诗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凄清的气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唐)杜甫《登高》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唐)白居易《琵琶行》

   十六君远行,瞿塘滟?堆;五月不可触,猿鸣天上哀。   ----(唐)李白《长干行》

   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因名为杜鹃。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血染成。后世即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其情景凄苦万状)   ----(唐)白居易《琵琶行》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抒写诗人内心极度的哀怨)----(唐)李商隐《锦瑟》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意境颇为清冷)   ----(宋)秦观《踏莎行》

   器物类

   l.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酒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幻想丰富。在酒精的刺激下引发人的想象,使一个现实生活中严谨刻板的人冲破理性的藩篱而进入感性的王国,展开想象的翅膀,进入诗的境界。同时,酒又能让人袒露出真实的情怀。故酒成了诗人的一种抒情言怀的媒介,诗人常常借酒抒情,借酒言志。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酒表达了强烈深厚的依依惜别之情)----(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借酒将那故国之思、羁旅之愁写得凄苦感人)       一----(宋)李清照《声声慢》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悲中见壮,哀里见豪,借酒抒发出对人生、自我的热爱和肯定)----(唐)李白《将进酒》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借饮酒表现出将士们豪放豁达的个性。以及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唐)王翰《凉州词》

   2.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恩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在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平,以求柔软熨帖,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词调中有《捣练子》等阕,即其本意。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因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贺铸《捣练子》:“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通过思妇相思难寐,彻夜捣衣的情节,来表现思妇对征人刻骨思念的主题。   

   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