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平平(王志平) 因为爸妈太过于重男轻女,而那时候政策不允许,他们生不了二胎。他们让安然差点在水里丧命,电影里已经够残忍了,没想到现实里,还真有这样的情况。如果我是这个姐姐,我也没办法去养这个弟弟,我能不下狠手就是最大的善意。没经历过的人不知道,我虽然是独生女,但是五年级的时候妈妈意外怀了二胎,是个弟弟。那年夏天,父亲罕见的带我去游泳,我差点死在那条河里。让我养弟弟,凭什么,因为那个素未谋面的男孩,就要我牺牲我的幸福甚至是我的性命吗?我妹妹,她又做错了什么,一生下来,就因为是个女孩,出生第二天就被抛弃在河边。我这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父亲,生恩,那年夏天,我就当是已经还了。我一直认为,上一辈重男轻女的观念,大肆横行,而我们这一代,已经很少了。上一辈的父母受社会的影响,会想生个男孩,但万万不至于要女儿的性命啊。那时候跟她合作最多的编辑是《女报时尚》的主编杨小果。杨小果女儿刚出生不久,当年深圳有很多人去香港生二胎。艾小羊说:“姐姐”这个身份,从出生那一天起,就被赋予了太多不恰当的责任。如果你头胎生了女儿,并且真心实意地爱她,即使没有像杨小果那样果断,至少也会考虑一下,是否让这个女孩,没有选择地变成一个姐姐。我一直想的是:如果安然是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长大,如果她的父母生下了弟弟,她会不会如此排斥?因为父母不偏不倚的家庭中,姐弟关系良好的情况很多。你以为,姐姐最终把弟弟交付给了一条件很好(夫妻俩有公司,还可以网上搜索到,住的地方有庭院,宽敞,明亮)的夫妻,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抚养他。而最后,姐姐在签“永不能与弟弟相见”的协议书时,她终于狠不下心,弃笔奔向弟弟,陪他踢他最爱的足球。一是姐姐真的把弟弟带回家了,自己一边考研一边把他带大。二是姐姐陪弟弟踢了第一场也是最后一场球,然后永不再见。当父母决定要二胎的时候,她担心父母的爱被分走,坚决反对。父母出了车祸后,她为了防止弟弟回来抢夺财产,千挑万选把他送到最贫困最偏僻的山区,从此不闻不问。后来,姐姐偷偷去探望,发现弟弟因为长期营养不良,变得痴痴呆呆,根本不像正常人。时至今日,她依然坚信:幸好没有带弟弟,否则她现在老公宠、子女爱的美好生活,都会大打折扣。遗弃了亲弟弟、霸占了所有财产、把可爱的弟弟变成最悲剧的命运,她居然还沾沾自喜,难道她没有过良心不安吗?影片里,姐姐卖房得了100万,她主动给了50万给领养弟弟的家庭。现实里的姐姐,是房产财产一定要占,义务和责任绝不承担。别说是弟弟了,就是个陌生的小婴儿在我面前拉的尿不湿兜不住,饿的之哭,我都会不忍心。这个姐姐竟然可以冷漠到不管不顾了,她不仅称不上一个姐姐,更连起码的人性都没了。电影里,一个六岁的小孩,对着想要抛弃他的姐姐,念出了一首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面还故意说错了一句,何必太着急,但全无小朋友的天真,反而完全是大人的痕迹。影片中有一幕,是在亲戚们的围观中,姐姐胸前戴着白色的花,很冷静地带着笑容说:我不养,谁爱养谁养呗。那一笑,竟让我想起张子枫在《唐人街探案》那个诡异的笑。姑姑是高材生,她考上了高校的俄语系,俄语说得很好。在这个家庭不能同时供养两个人读书的时候,毫无疑问,姐姐放弃学业,挣钱让弟弟上学。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家家,跑到俄罗斯想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她刚到俄罗斯想用自己的才能大干一场,奶奶就给她信息说她弟弟生女儿了,要她回来带孩子子,结果她回来了。弟弟和弟媳妇生了孩子,要做姑妈的来带孩子,而且还是在放弃追求的前提下???身体也存在着巨大的问题,瘫痪,住院,抢救,不能自理。姑妈后来说着俄语,瞬间又回归现实,她对安然说了一句:其实套娃也并不是非要套进同一个套子里。在重男轻女的家庭中长大,背负着重担的,又何止姑妈一个。说的是父母离婚了,姐姐十几岁出来打工,抚养3个弟弟妹妹,她撑不住了,要自杀。不久前跳河自杀的20岁年轻女孩,也是被父母的重男女逼死的。还有那个女孩,努力打工、省吃俭用存了几万块钱,竟然被父母偷偷把所有积蓄取光,为的是给弟弟买房子!愿每个被区别对待的女孩,既不丧失爱的能力,也能坚持自我,给自己的人生,多一份可能!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