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一生应该经历这样两个过程,第一阶段是过一种幸福的人生,第二阶段是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高于幸福的人生,但幸福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人生的基础。
——题记
一个人应当怎样去过自己的人生?我以前不清楚,但我现在清楚了。人生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我以前不清楚,现在我清楚了。今天我将我的人生观分享与诸位,供诸位报考。
我认为一个人首先应该去追求幸福的人生。追求一种幸福的人生,这既是我们的生理需求,也是我们的基因的本能。对这种基因的本能,我们应该去满足它。尽可能地满足它,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应该停止给人生继续喂养幸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应该自动晋升到有意义的人生里去。否则,幸福的量一旦过了,人就很容易陷入堕落里去。
什么是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这是我对幸福的看法——所谓幸福就是一个人被尊重、被理解、被喜欢、被爱。为了得到这个世界的喜欢,我们无法避免世俗,世俗无可回避,回避了世俗就等于放弃了世界对己的爱。一个人应当在世俗里去活出自我,只有这样,他才能得到这个世界的爱。被爱=幸福。当然,最起码的吃饱穿暖是必须的,不必多说 。
人生的第二阶段,应当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
每个人对“有意义” 这三个字的理解都各有不同。我很难用一套固有的标准去定义它。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人生”的模板。只管大胆放心地去追求吧!
举个例子, 德国思想家马克思,他的人生就是非常饱满地度过了这两个阶段。在马克思的前半生里,他出身于殷实人家,自幼吃喝不愁,父母宠爱。在前半段人生里,他凭借个人的才能在大学里肆意挥舞青春。在爱情上也追到了大美女燕妮。显然,他的前半生属于幸福人生——被这个世界爱着。

但是他不满足,他开始走进了自己的第二人生阶段——追求有意义的人生。马克思的后半生,他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哲学研究和政治经济学里去,为全人类的未来谋出路。出版了《资本论》 。虽然他的后半段人生没有前半段人生那么幸福,但是显然高于前半生。
一个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在他还很可怜,被这个世界无视、资源匮乏的时候应该尽力去追求一种幸福的人生,在世俗里活出自己。当一个人在世俗中已经足够幸福的时候,应该步入人生的第二阶段,开始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这样,一个人的生命便是饱满的,完整的。
中国古语里有这样的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当然,一个人的人生应当怎样度过,还要去结合他所在的时代。在战乱年代,个人的幸福毫无意义,这也是为什么抗战时期有那么多的仁人志士放弃个人幸福去救国存亡。
这就是我目前的人生观,诸位如何看待?欢迎评论区发表高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