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旧日的味道

 老树99 2021-07-13

        晚上作文,有点饿,去厨房里找了一个冷馒头,一块疙瘩咸菜。咬一口馒头,吃一口咸菜,竟然越吃越香。馒头是自家蒸的,有浓浓的发面味道,咸菜是自家菜缸里的,咸咸的,香香的。

        吃得馒头渣掉了一身,使劲拍拍身上,把馒头渣归拢在一起,又填到嘴里。一连串的动作娴熟,没有半点拖泥带水。

         没有想到,冬天的夜里,偶然相遇旧日的味道,一个人坐在书桌前竟然愣了一会儿。旧日的那些情景又开始一帧一帧在眼前展开。

         小时候,正月十五是逛庙会的日子。庙会在离家十几里的峡山,有时候跟着大人去,有时候就和几个小伙伴儿一起去,来回总要大半天的时间。母亲担心我们路上饿,就会让我们带上一个过年时蒸好的馒头。因为放的时间久了,馒头已经开了裂,有些干巴巴的了。但那时,到正月十五家里还有馒头的人家已经是生活比较好的了,所以,能带着一个馒头出去,心里还是挺自豪的。中午饿了,就可以慢慢啃着吃了,也不用就什么菜,吃在嘴里越嚼越香,还有一点淡淡的甜味儿。

        庙会上人很多,有一些小脚的老太太在庙的废墟上烧香磕头。有耍杂耍的,上下翻飞,舞枪弄棒,技艺非凡。有卖泥老虎的,拿着头和尾巴往中间一鼓,就会发出老虎的叫声;有卖吱嘎孩儿的,就是小木棍儿上粘上一个泥做的小孩儿,一摇,吱吱嘎嘎地叫。最喜欢的还是卖糖葫芦的,卖的人拖着长长的腔调,不断地喊着:糖葫芦——,糖葫芦——小孩子们围成一圈,一边笑着,一边也学着喊。买上一串,看着那晶莹剔透的糖葫芦还有点缀在上面的几粒芝麻,真的有点不舍得下口。不过,没有多久就会抵挡不住诱惑,先轻轻地咬一口外面的糖,咯崩脆,甜;再咬一口里面的山楂,酸里带甜。有人会作出夸张的表情,惹得大家又是一阵哄笑。

         秋天时,庄稼都成熟了,地瓜、玉米、大豆,满地都是。趁大人没有看见,在地头挖一个坑,里面先铺上一层干了的玉米秸,再放上刚刨出来的地瓜,上面再放上玉米秸,然后点火。等火烧过一阵,再用土把坑埋上,地瓜就焖在里面了。过一会儿,扒开土,烧好的地瓜软软的,掰开,红红的瓤,甜甜的味儿,经常吃的嘴边一圈黑。

         冬天时,教室黑板边的角落里会点一个烧煤的火炉,旺旺的,冒着蓝盈盈的火苗。课间时,大家会拿出带来的各种吃的东西,凑到火炉边烤。有烤粉皮的,一烤就膨胀开来,一咬,酥脆,香。有烤地瓜干的,白里透黄,香。有用小铁勺炒黄豆的,这就是比较奢侈的了,炒熟的黄豆透着诱人的焦黄,嚼起来,咯崩咯崩响,满屋子都是浓浓的豆香。也有大胆的,把树上的还裹在茧里的蛹烤来吃,那就是肉的香味了。不过,只有一些调皮的男孩子才敢。

        很怀念那些曾经拥有的日子,很怀念那些经常想起的味道,可有些已经很难再尝的到了。那时的风里有花的香,不像现在是呛人的霾;那时小河里的水是甜的,不像现在,河里早就干涸了,即使有点水,也是黑乎乎的,谁还敢喝;那时树上的槐花又香又甜,不像现在,树上蒙着厚厚的尘土,槐花也不敢直接往嘴里填了。

        那时的日子苦,没有现在的富足,也没有现在各种各样的点心,但那些吃过的味道都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那是童年的幸福,是可以坐在摇椅上慢慢回味的最真实的人间烟火味儿。

         日子在平静中慢慢地走过,我们无法拽住让它停留半步,但旧日的那些味道,在记忆中发酵得越发醇香。不管有多少新的东西出现,也总会在某个月明的晚上或是有清风拂过柳梢的清晨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独倚竹篱,嘴角漾起的那丝笑意就是对旧日的时光最好的注脚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