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小记

 老树99 2021-07-13

         有首歌的名字叫《烟花三月下扬州》,歌里唱到:烟花三月是折不断的柳,梦里江南是喝不完的酒。那种迷蒙的情景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

        当年那个浪漫的诗人杜牧,在晚唐寂寥的风里看尽了十里春光,赏遍了廿四桥明月,留下了无限风情,但依然江湖落魄,虽才高八斗,但生不逢时,“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以致赤壁江头,看见人家打捞上来的几件生了锈的破兵器,大发醋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而今,明月仍在照着流水,照着流水上的小桥,只是,不见了当年浪荡的才子,也不见了桥头缠绵的箫声。

          板桥郑燮在扬州时,曾经因为生活困苦,卖画为生,但他的笔下,依然是对扬州的无限热爱。他的《满江红·思家》里的首句:“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便是用平实、真挚的话语表达出对扬州的思念。而其《扬州》:“画舫乘春破晓烟,满城丝管拂榆钱。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雨过隋堤原不湿,风吹红袖欲登仙。”更是写尽了扬州之繁华。

          更有英雄史可法,一腔热血化作民族精魂。当年史可法以兵部尚书之名督师扬州,清军破城,清将多铎劝降,史可法说: “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后壮烈就义。多铎因为攻城的清军遭到很大伤亡,心里恼恨,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大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八十万人,这就是有名的“扬州十日”。

         扬州,一个被三月的风洗柔了的地方也曾经铸就了铮铮的铁骨。

        初到扬州,盛夏的风热情得让人无法躲藏。扬州的美,似是也藏了起来,无处寻找。倒是街上的出租车很友好的让过行人,给人很多夏日的清凉。

        几条河穿街而过,河两岸柳荫遮蔽,只是,河水有些浑浊。

        一路穿街越巷,想探寻古诗里的意境,重温当年的无限风光。不觉间,来到东关街,一条有名的商业文化名街。

         扬州在唐代就赢得了“东南第一商埠”的美誉,而利津古渡也就是今天的东关古渡,是当时扬州最繁华的交通要冲,因渡口而兴起的街市繁荣至今。街道两边是明清风貌特色的宅子,除了几处名人故居外,大多都是店铺,传统色彩浓厚的手工艺、特色小吃和商业老字号集中在这里,叫卖声合着各种小吃的味道,弥漫在街道的上空。

        繁华的街道两边,有一条一条悠长的小巷,望不到尽头,偶尔,有人慢慢走过。我在想,悠长的小巷深处,会有一种怎样的生活?街头的繁华是俗世的外衣,而小巷的深处才是真的世间,人生多少本真的东西,总是在这些不动声色的沉静里。

        街两边,吆喝声此起彼伏,各种小吃飘出诱人的味道,更有浓郁的酒香不时冲入鼻孔。在这里,吃到了传说中的扬州炒饭,晶莹的饭粒合着各色配料,刺激着视觉和味蕾,这应该是真正的扬州味道了吧?!

        还是想,走进小巷里好好看看。

         到了扬州,一定会到瘦西湖来看看的。夏日的扬州,一大早就热浪扑人,好像一下子离太阳近了好多,这才知道,为什么要烟花三月下扬州。       

        当传说中的瘦西湖出现在眼前时,还是有一些小小的惊讶。西湖之“瘦”,竟瘦到了这种程度!窄窄的水面,尽显苗条之形。

         瘦西湖,其实就是扬州城外的一条河道,明清时期,一些巨富商贾沿河两岸建造水上园林,逐渐成了规模。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南巡时,曾经六次来到这里,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据说是出自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也有人说是因为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再加上景色不输杭州西湖,所以依其特点,就叫做了“瘦西湖”。

        一路走来,两岸桃柳掩映,清风徐来,果真是三步一桃,五步一柳,阳春三月,那才是桃红柳绿,风情无限。也难怪,当年的文人雅客、富贾巨商都喜欢这个地方。

         湖中荷园,花叶相映,别样红艳。路边的盆里,更有各种品种的花中精品,各色花姿,风中招摇。

        前面是传说中的二十四桥。一座单孔的拱桥,汉白玉栏杆,旁边有介绍,说此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站在桥上望去,绿瓦红窗的熙春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朴素古雅。只是,杜牧笔下的二十四桥,并不见得就是一座具体的桥,扬州城里有那么多的桥,桥桥都是杜郎之爱。更可况,怎么就会对应了这么多的“24”呢!若果真如此,岂不大煞风景,杜郎有知,或许会哑然失笑吧。

         当年的明月依旧,只是不见吹箫的玉人影踪。吹箫亭下,倒有鸭子嬉戏。

        树上的知了一个劲地在叫,柳枝垂至水面,逗弄着水里游来游去的鱼儿。

         绿树之间,有五座亭阁建于桥上,这就是有名的五亭桥,也叫莲花桥,这是扬州的经典了。黄色的瓦,红色的柱子,白色的栏杆,倒映碧水之上,绝美的一副水彩画。据说桥下有十五个卷洞,彼此相通。十五月圆时,每个洞里都有月光,月光在水中荡漾,与天上的月亮遥相呼应,妙不可言。清人黄惺庵曾经赞美说:“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亭中小憩,有风从水面漂来,有悠悠的琴声和在里面,飘渺不定。

        行走在绿树碧水间,偶有亭台楼榭,画船游走在水中,柳风桃情荷蕴,伴着远久的风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扬州,把江南的风流从过去写到了今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