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圈养”与“散养”

 老树99 2021-07-13

         跟学生交流,有学生提建议,老师,有些东西你要多管一点,多讲一点,不要总靠我们自觉。我们更适合“圈养”,不适合“散养”。

         交流的背景是关于平时的学习。有学生提出要我讲得多一些,把重点多强调一些,知识点多帮他们整理一些,平时要紧盯着他们,免得有人偷懒。

          我说,为什么非要这样呢?高中学生了,没有人盯着,难道就不学习了?为什么自己不主动总结、归纳、积累呢?

          有人说,没人盯着,总想偷懒;自己归纳,费劲,不如老师找出来,他们记记省事。

         可是,这算是什么学习呢?

         学习的过程,本应该是积极主动的过程。所谓“求学”,强调的就是“求”,就是主动“求取”学问,哪有自己等着别人送来的呢!

          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少见。有些学生从小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大了依然不能自主学习。有时候听一些朋友说起陪上小学的孩子做作业的事情,心里就很不以为然。小孩子要陪,但不能无限制地陪,要逐步地帮孩子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否则,陪到底,反而把孩子的毛病陪出来。有些人经常慨叹,自己一放松,孩子就不认真学习了,就是这种后果了。

         当然,也有家长对孩子过分地放纵,对学习不管不问,只有到最后出成绩了,才觉得不好,把孩子狠批一顿。这样的做法同样不足取。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绝对不是几次简单的批评就可以成功的。

          也有的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了,内容上,面面俱到,总怕学生自己不会,什么都具体细致。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依赖心理,自己不动脑筋思考,总是等着老师讲,老师不讲,就什么也不做。老师的敬业精神可嘉,但做法也实在不可取。该学生动脑的,就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就算出错,也是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必经的路口,老师只要加以适当的引导即可。

         圈养的动物,只会等着喂养,没人喂,可能就会饿死;散养的动物,会自己寻找食物。尽管寻找的过程有许多艰辛,但寻找的过程也是成长的过程。生存能力的区别,决定了以后的命运。圈养的只能守在圈里,囿于方寸之间,苟延残喘;散养的,则有广阔的天地可以驰骋,生命自由。

         真正的学习,体现在对知识的渴望,表现在努力地探究。寻找的过程,可能会碰到诸多的障碍,但是,消除障碍正是学习的进步。不要妄想把现成的东西拿过来,那样得到的只是一些残羹冷炙。主动探求,才是学习的王道。

         基于这样的理由,我宁愿拆除所有的“圈”墙,让所有的人都能在主动地寻找中成长自己。学会学习,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站上一个又一个高点,才能真正体味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