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昌平的老石狮子,现存7对半,你见过哪几对?

 新用户33836C5M 2021-07-13

    说起石狮子大家一定都觉得不陌生,石狮子一般都摆在陵墓、寺庙、道观、衙门、豪宅的大门口。石狮子分公狮子和母狮子。公狮子脚下踩着一个绣球,(下图石狮子在香山碧云寺内)
别认为公狮子贪玩,喜欢玩皮球,
其实那是象征权利,象征江山;(下图绣球为:香山碧云寺大门处公狮子脚下)
而母狮子脚下踩着小石狮子,寓意子孙绵延。(下图石狮子在段祺瑞执政府门口)
仔细看,小狮子可都是公狮子哦!哈哈。(下图为十三陵水库纪念碑公园门口的小石狮子)
     石狮子由于地域不同,时间不同,而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

元代,北京的石狮子和真狮子的样子比较接近,(下面这只石狮子,位于房山区岩上村大队部院内,现在被人家给偷走了,本人有幸在被偷之前,看到这只元代石狮),
越往后越是脱离了狮子本身,逐步神话,就越来越不像狮子了。哈哈。(下图的石狮子位于大钟寺门口)
      话题有点远,还是回头说说昌平的石狮子吧!
一看这题目,昌平的石狮子怎么才7对半啊?搞错了吧!朋友一定会补充,我们单位门口有,小区大门口、饭店门口也都有, 大昌平怎么会就这7对半呢?朋友,你说的那些石狮子,都是现在的石狮子,我说的都是过去留下来的老石狮子,是咱昌平的宝贝!先从哪对狮子说起呢?挨着说吧!

    【十三陵神路的石狮子】这里可是两对,一对是站着的,一对是坐着,



       这两对石狮子体型很大,而且浑身都是肌肉,充满力量,雕刻活灵活现,看来皇家的水准,就是不一样。

     这两对石狮子位于十三陵神路景区内,想一睹真容,就请买票吧!

    【延寿寺的石狮子】延寿寺在当地政府、各级部门的密集宣传下,如今是大名鼎鼎,连当地新组建的乡镇,都叫延寿镇。延寿寺为新建寺庙,而门口的石狮子,可是大有来头,
肯定的说:这对石狮子和延寿寺曾经没有任何关系。你知道昌平过去叫昌平州吗?这对石狮子,可能就是当年昌平衙门的石狮子,
怎么样?身份可以吧!当年人家可是看衙门的,后来昌平公园修建完,从街面上移到弘文阁下,
也是不错的选择。后来不知怎么的,就来到延寿寺上班了,这里面有故事,故事的内容只有延寿寺的领导知道。如果有人知道真实版本,告诉我一声。

    【一中的石狮子过去昌平县城东门外的关帝庙,是昌平最为著名的庙宇之一,这对石狮子就是看关帝庙大门的。
关帝庙坐东朝西,冲着昌平的东城门,这对石狮子过去应该是朝西的,现在看着一中西侧的一个旁门。
这里人来车往的,最容易看到,只是好多人不知道它们的身世。

   【六街小学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曾经是明代参将衙署门口的石狮子,
说白了就是明代军队衙门的石狮子,保存十分完整,位于六街小学院内,不容易见到。
    【十三陵水库石狮子】这对石狮子可是大有来头,为清代恭亲王爷坟的石狮子,给王爷看坟的,
原来位于崔村镇麻峪村,1958年修建水库,纪念碑公园修完了,总要有个大门,大门总要配对石狮子吧!于是这对石狮子就从麻峪村来到这里,开始了新生活,在这里一蹲就是50多年,
来水库游玩的人很多,大家都拿着相机,咔哧咔哧的拍水库美景,少有人注意到这对石狮子,更是少有人知道,人家的皇家血统。

    【九里山公墓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是当年惇亲王爷坟的石狮子,
这位惇亲王如果按照辈分算下来,可是麻峪村恭亲王的三叔,哈哈。这对石狮子面露凶相,气度不凡,
曾经给王爷看了一辈子大门,如今王爷坟没有了,它们也没有下岗,继续在九里山公墓上班。
    哈哈,7对说完了,那剩下的半对在哪里?这个可不好找,一般人真不知道,

   【新媒体技师学院的石狮子】新媒体技师学院,前身就是昌平二毛技校,位于万科广场西侧,石狮子位于学校院内,现在仅存半对,就剩下一只石狮子,
      关于这只石狮子,本人也不知道其身世。也没有相关资料的记载。这里过去曾经有大宅院,好像是大宅王家,石狮子不是很高大,可能是当年大宅王家的。不管它的前世是什么,如今学院很是重视它,把它安放在学院的楼前,来到这里的人,一看到这只石狮子,就会感叹:这个学校不一般啊!

      以上就是本人所知道的,昌平现存的7对半石狮子,不知道是否还有遗漏,欢迎朋友补充。

      介绍半天昌平的石狮子了,费了很大力气,此处应该有掌声吧!哈哈,不求朋友点赞,只求大家转发,让更多的人知道。

      咱大昌平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值得大家去探访,去寻觅。喜欢这些石狮子可以,但是不要破坏啊!

(本人还有新浪博客,里面有很多关于旅游、关于文物古迹的文章,百度搜索:大槐树下好乘凉          http://blog.sina.com.cn/u/1917336267

或许对您有所帮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