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历朝首辅张四维,兵部尚书王崇古的大名,在一座古塔上同时出现

 新用户33836C5M 2021-07-13

     明朝万历年间有两位著名的大臣,一位就是守边多年,为大明朝西北边防线的稳定,做出突出贡献,后来又担任兵部尚书的王崇古,另一位就是接替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的张四维。

     而这两位大人物的名字,在一座古塔上同时出现了,十分难得,太珍贵了。是机缘巧合,还是另有故事呢?

      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有一座寺庙叫万固寺,寺里面有一座标志性建筑,就是万固寺塔。塔立于寺后面,高耸如云,气势如虹。在这座塔上镶嵌了一块石匾,上面刻着四个楷书大字“多宝佛塔”,字体清晰,苍劲有力。

     在塔上镶嵌石匾的很多,一般都是塔铭,然而石匾上面除了四个大字之外,两旁还有两串小字,仔细一看,这可不得了,上面写着大明朝历史上两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一个就是王崇古,

一个就是张四维。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两位大人物吧为!两个人都是本地人,过去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地方叫蒲州,两位都来自蒲州,两个人还有亲戚关系,王崇古是张四维的舅舅。

      王崇古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朝著名的守边大臣,

      一生中有三大功绩,平荡倭寇,在东南沿海与倭寇作战,在西北镇守大明朝的边防线,大明朝把西北边防线上分为九镇,号称九边重镇。王崇古一个人在七个镇工作过,可以说是明朝守卫边防线的元老级人物,《隆庆和议》是明朝后期一项重要国策,改变了大明朝与蒙古人的军事对峙的局面,双方开始做生意,互通有无,从而开创了和平的新局面。

      这么重大的事件,王崇古就是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当时他正在任上,发生了蒙古族内部的矛盾冲突,王崇古与朝廷中的首辅高拱和次辅张居正等人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动,最终《隆庆和议》达成,从而开创了百年的和平局面。《明史》对王崇古评价相当高,“崇古身历七镇,勋著边陲”。

      而张四维的名气更大,他是王崇古的外甥,在他的成长中,舅舅没少提携,加之张四维聪明机警,个人的不断努力,后来能够成为大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的副手,配合张居正进行改革。可见张居正也是十分赏识和培养张四维的。

      后来张居正死了,张四维就来接替他,成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死了,好的的制度政策,张四维没有继续执行,而是配合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清算,可见张居正错了人,看走眼了。

     张四维在首辅的位置屁股还没有坐热,老爸就死了,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其实是27个月。当年张居正权势熏天的时候,老爸去世了,张居正没有回家守孝,上演夺情,掀起了滔天巨浪般的风波。张四维可没有这个胆量和能量,还是极不情愿,乖乖地回老家守孝去了。守丧期快满了,准备回北京大干一场的时候,老天没有给他机会,张四维病死了。张四维由于清算张居正,名声不好,后世对他的评价不高。

      两位大人物都介绍完了,也一起去看看这座万固寺和万固寺塔。

万固寺地势很高,一路向上,现在新修建了一座石牌坊。

塔位于最高处,远远的就能够看到。

万固寺是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北魏正光三年,隋代复修,取“万年永固”之意,叫万固寺,号称“中条第一禅林”。

下面一座影壁,上面写着巨大的佛字。

山门古朴,古香古色,旁边立有哼哈二将。

寺庙逐步升高,沿山路而上。

组建筑叫药师洞

里面有一块石碑很是珍贵,上面有线刻罗汉像。

另一组建筑体量高大,砖石结构,为著名的无梁殿。

      殿前悬挂三块匾额,也都是当地的名人所题,只是匾额两侧的小字不清楚了。不知道当年是哪位大人物所题写。明朝中后期,这个地区出了很多大人物,可谓名人荟萃,十分少见。

旁边的八字影壁,上面镶嵌着砖雕二龙戏珠,活灵活现。

     万固寺塔据说原有“玉佛、宝瓶、舍利子、金版佛经”四件珍宝作为镇塔之物,故名“多宝佛塔”。

     现在塔为八角十三层,下面最大,然后每层递减,

气势壮观。

下面就是镶嵌于塔上的石匾“多宝佛塔”

该石匾镶嵌于万历十四年,张四维已经于万历十三年去世,而王崇古还在世。两位大人物的名字为什么同时出现在一块石匾上,左边写着王崇古题,右边刻着张四维书,一个题,一个书都是写的意思,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个人大胆推测,王崇古退休回家养老,而张四维给老爸守孝丁忧在家,舅舅和外甥都在老家蒲州,一天舅舅和外甥相约一起去万固寺游历,他们二位在当地可是响当当的大人物,都可谓是衣锦还乡之人。当寺庙的主持、方丈等听说两位来了,必然最高规格接待,陪同游览,香茶素斋,谈论之余,寺庙的方丈向两位大佬讨要墨宝,得到两位大佬的题字,必然是万固寺无上的荣耀。一阵谦虚之后,谈到写什么呢?舅舅王崇古说:“就给宝塔题字吧!就题写多宝佛塔”。张四维作为外甥,当然由他来动笔书写了。于是落款留下了左边王崇古题,左为上,而右边是张四维书。当时这块石匾没有刻出来,等万历十四年石匾刻好,镶嵌的时候,张四维已经作古。

      以上就是本人的推测,欢迎朋友一起探讨,如果有知道这段故事的朋友,欢迎在留言区里赐教。

    万固寺没有大规模的修缮,基本上保持着古朴沧桑的感觉。有机会来到永济,一定要游万固禅寺,看多宝佛塔。来欣赏一下两位大佬的这块石匾。

     神州大地的文化古迹太多,太精彩了。大槐树积蓄十年,厚积薄发。如果你也热爱文物古迹,喜欢历史文化,就请持续关注吧!希望对您的寻古出行有所帮助。

300篇精彩美文,必定有你喜欢的,就请持续关注吧!

同类精品文章,相信你也喜欢

一座教堂遗址,在长城脚下,东西合璧,网红打卡之地

一座网红古建筑,远看是大船,近看是城堡,走进里面一看是教堂

“中华第一木楼”——飞云楼,深藏在小县城中,外人很少知道

盐池神庙太壮观,唐宋元明清,历朝皇帝都重视这里

小乡村居然藏着这么大,这么壮观的庙宇,太不可思议了

神秘石狮子,2米多高,前腿没有了,依然站着,这就是狮坚强

李自成永昌年号碑,藏在一座古建筑中,藏了300年!无人知道

乡村小庙,深藏十三尊明代菩萨神像,满堂菩萨像,太罕见!

乡村小庙内,深藏一组难得一见的宋代神像,只是可惜

武汉火神山,探秘!北京的皇家道观——火神庙。

探秘!北京城一座大殿内,惊现大清朝九位皇帝的匾额!

探秘!雍正、乾隆两代帝王的家!(可不是故宫啊!)

2020,太庙雪景太壮观,不输紫禁城。哈哈!

 作者:大槐树,70后,北京土著,民间古迹的记录者。 热爱文物古迹,喜欢老祖宗留下的这些老东西,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古迹的美丽;四海漫游路上的探路者,喜欢把旅游中的景物,推介给大家;希望用自己的力量,记录更多的历史,更多的传统文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