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发现,就我有限的个人化的阅读体验而言,年轻时读过的那些古代文学作品,最能入脑入心的,大部分都是那种有“人性含量”的叙事文本。文本中的众多形象,几十年来一直穿着古装剧里的“戏服”在我眼前晃悠,赶都赶不走,他们的相貌、神态、性格也越来越清晰。顺便说一句,我认为我们的语文教育在人性方面的“科普”有些欠缺,为此我一直感到很困惑。我愿意相信的一个原因是:教材的编写者只是“教育工作者”,不是洞悉人性的作家。 |
|
来自: 新华书店好书榜 > 《赵德发等沂蒙作家趣事集》